我國兒童藥品存在規格不齊等問題
來源:人民日報 2012-05-29 編輯:唐麗萍
兒童不是縮小的成人,作為特殊的用藥群體,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生理特點。與成人用藥相比,兒童藥劑型不夠豐富。尤其是一些專用藥,只有成人適用的片劑,這會給臨床使用帶來困難。此外,臨床研究困難、數據缺乏、企業沒有生產積極性等問題也一直存在。 “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兒科臨床醫生、兒童藥生產企業、兒童健康法律專家等。 兒童藥品安全性基本穩定 “從藥品的品種看,目前我國批準注冊的藥品基本可以滿足治療兒童常見病的需要。”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藥品注冊司司長張偉指出,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發布的《兒童標準處方集》提供了267個用于0—12歲兒童用藥信息,經對比該處方集列出的藥品,絕大多數品種在我國均已批準上市。 為保證兒童用藥安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嚴格兒童藥物的審評審批,積極開展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啟動針對藥品說明書兒童用藥信息的修改等。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在全部不良反應中,14歲以下兒童占11.5%,在嚴重不良反應中占10.3%。而且這一數據多年來保持相對穩定,表明我國兒童藥品安全性基本穩定。 從兒童疾病發展情況看,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人類疾病譜也發生了變化,通常成人發生的疾病,在兒童人群中發病率上升,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由于沒有相應的試驗數據,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的成人藥物還不能確定合適的劑量供各年齡段的兒童使用。還有一些先天性疾病或者僅在兒童階段發生的特殊疾病,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先天性代謝酶缺乏等,由于發病率低,研發困難,目前還沒有有效治療的藥品,需要通過藥物創新,開展兒童臨床試驗獲得科學可靠的使用數據。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