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兒科醫生稱多數用藥不合理
來源:羊城晚報 2012-06-02 編輯:黃水來
小兒用藥要個體化對待 在兒科專家看來,這位90后媽媽的愛心藥箱實際上是謬誤甚多,并不適宜家庭常備。那么,小兒的家庭應急藥箱究竟該如何準備呢?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兒科主任崔其亮說,這要根據自家兒童的身體特點而定,而且用藥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不能在家憑經驗用藥。 舉例來說,1-5歲的兒童感冒咳嗽、發燒、腹瀉、外傷比較常見,那么針對這些情況可以針對性的在家備藥(當然也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例如感冒引起的發燒,在38.5℃以上時可以服用退燒藥。目前,兒童口服的退燒藥有布諾芬、對乙酰氨基酚等,服用后半小時就能起效。但是如果一直不退熱,反而升高,那就應該及時就醫。 總體上說,對于輕癥而言,家長可以在家自行處理,前提是家長之前有帶孩子就醫的經驗,咨詢過醫生該如何在家用藥。不過,為防止家長耽誤孩子病情,家長們應掌握的是哪些情況需立即送醫,哪些情況可以在家暫時觀察。 崔其亮說,與成人一樣,判斷小兒病情輕重也應從四大生命體征開始,即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同時加上神智和精神狀態。一般來說,家長可以從孩子的癥狀表現上區分。比如一般的感冒發燒,沒有伴有嚴重的咳嗽、無明顯的呼吸急促,短時間內的低燒,可以在家用退燒藥,但是如果持續了3-5天,就應該帶孩子去看醫生。 提得注意的是,孩子病情嚴重時,往往會精神萎靡,相反則精神狀態良好、玩鬧如常,即便發燒、腹瀉等,家長也不必過分擔心。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