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早教不可下猛藥 適度即可
來源:海西晨報 2012-10-30 編輯:唐麗萍
原因 傳授“性”知識途徑不當 我國缺少適合幼兒、小學年齡層次的性教育教材,性教育多被安排在初中、高中的生物課程中,而且在上課過程中也十分淺顯的帶過。在幼兒園的教育大綱中,除了簡單地認識自己的性別、區分男女如廁方式等內容外,其他性問題都是屬于教育的盲點。 若不能從正當途徑得到解答,孩子很可能會在黃色書籍、網站中尋找答案。“所以當孩子在問有關這方面問題的時候,父母不要回避,更不要批評孩子,而是應該把性作為一門科學知識進行公開、科學的傳遞,正確引導孩子。”從事二十幾年教育事業的童學館館長周秀軍說,但是家長也要把握一個度,不可經常性,頻繁的跟孩子討論這個問題,在引導、疏導的同時也要有所控制。 建議 要在生活中引起關注 在小學階段,會有一些學生對異性有好感,小金星吳園長認為,小學生喜歡異性是很正常的現象,“但這個也不算早戀,他們只是一種對異性的崇拜感或敬佩感,只要孩子沒有問到有關性的問題,父母也沒必要太過緊張和教育孩子,孩子有時候只是在模仿大人親昵的動作,而具體實質并不懂,如果大人太在意,限制孩子跟異性交往或嚴厲批評,反而會留下不好的影響。” 周秀軍則認為,既然要教孩子性知識,就要教得準確、教得科學,先輸入一個正確的觀念很重要,孩子好奇沒有錯,家長不妨這樣引導他,“發現孩子對自己從哪里來感興趣或者對異性身體感興趣,我們可以用人體結構圖來大方地告訴孩子,用科學的角度來告訴孩子身體的奧秘。這樣既能解決孩子對自己從哪里來的好奇,又不會導致孩子偷偷摸摸地去關注性。” 但她也提出了一些擔憂,學校性教育的師資是否足夠專業、家長和社會對孩子性教育的容忍度與接納度究竟有多大,這都需要在我們的生活中引起必要的關注。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