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霞是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遠近聞名的蒙古族農民企業家。多次被評為烏蘭浩特市“三八紅旗手”、“婦女雙學雙比女狀元”,被市委、政府評為勞動模范。
創辦寶音米業,帶領家鄉稻農增收致富
烏蘭哈達鎮烏蘭胡碩嘎查是烏市無公害水稻基地,但由于一些原因,曾一度出現稻農賣稻難,市場流通不暢,農民增產不增收。馬曉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2001年自籌資金十萬元,創辦了水稻加工廠,讓利于民,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稻農賣稻難的問題,而且使稻農普遍增產增收,受到了村民們的贊揚。
隨著稻米市場的不斷擴大,為了讓廣大稻農獲得更多、更大的效益,馬曉霞多次赴北京、呼市、長春學經驗,搞品牌,籌資金,積極探索“公司+農戶+基地”的生產模式,招商引資三百二十萬元,建成了烏市郊區規模較大、誠信最高的稻谷加工龍頭企業——寶間米業。米業主導品牌為“烏蘭鑫香珠米”,并取得了自治區質檢局頒發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目前,“烏蘭鑫香珠米”遠銷北京、呼市、上海、長春、成都等地,市場前景特別好,企業一片繁榮興旺景象,得到了自治區、興安盟和烏市黨政領導的充分肯定。
興辦豆制品廠,為失地農民就業闖新路
烏市烏蘭哈達鎮烏蘭胡碩嘎查在烏蘭浩特工業經濟開發區規劃內,幾年來已被占用了大面積耕地,由于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農民外出打工十分艱難,很多失地農民喪失了生活出路。還有的農戶,將耕地占用費還債之后,所剩無幾,面臨今后如何生存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為了讓失地農民解決生活出路,馬曉霞多次到白城、松原、長春等地進行考察,決定在烏蘭哈達鎮興辦首家豆制品廠。
興安盟的烏市、扎旗、突泉、前旗優質豆制品需求量很大,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但烏市卻沒有一個現代化豆制品廠,如果興辦一個高科技含量豆制品廠,不僅可以安排一批失地農民就業,還可以穩定增加失地農民經濟收入,解決今后的生活保障問題。同時,豆制品的廢料、附料,還可再辦一個育肥豬場,帶動養豬事業發展,為烏市菜籃子工程做貢獻。
堅定信心,說干就干,干就干好,馬曉霞經過半年多的考察,一次次跑銀行,一次次到外地選購設備,一次次艱辛籌資,終于投資60余萬元,建成了一個建筑面積600平方米的豆制品廠和一個建筑面積200平方米的育肥豬場。2009年,又興辦了烏蘭浩特市寶音豆業。寶音豆業加快了烏市副食品基地建設,一方面發揮了地方資源的優勢,加快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另一方面也造福了父老鄉親。由于馬曉霞興辦的寶音豆業經營有方,產品質優價廉,很快占領了烏市、扎旗的豆制品市場,每天生產1000多公斤的優質豆制品供不應求。
致富感恩,回報社會,傾心用情獻愛心
馬曉霞致富不忘扶困,村民們都說她是“女菩薩“。
有兩個特困家庭的孩子讀不起書,她多年如一日,硬是把這兩個孩子從小學一直資助到大學畢業。現在這兩個孩子一個成為四川電業部門優秀科技工作者;另一個以優異的成績被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錄取為秘書。現在,她每年仍花數萬元資助兩個特困家庭的女孩讀書,一個就讀江南大學研究生,另一個在吉林大學,兩人都在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都是大學學生會骨干。
不僅如此,馬曉霞還盡其所能為殘疾、特困村民做了無數的善事。比如,鄰居七十二歲的雙節老人患肺氣腫,是她多次買藥救治,才使這個老人活了下來。還比如,本村四十五歲的婦女佟領春得腦溢血,又是她及時送到醫院,出錢搶救,才保住生命。再比如,村民嘎爾迪因車禍致殘,常年臥床不起,也是她對嘎爾迪及其全家無微不至的關照,才使該人及全家有了生存的信心和希望。還有,特困戶敖特巴拉一直住危房,是馬曉霞用自家準備蓋房的檁子無私地幫助他蓋了新房…
同時,她還經常給貧困的小學生買書包、鞋、自行車、衣服和學習用具,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咱孩子有的,別的孩子也該有,讓貧困的孩子共享改革的成果,共享太陽底下的光輝!
“鄰里鄉親有難必幫、有求必應;說和諧話、辦和諧事”是馬曉霞做人的準則,她常說:“我掙的錢大家花,讓鄰里鄉親都過上好日子,是我永遠的追求和心愿”。
烏蘭哈達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烏蘭哈達意為紅色山峰,馬曉霞無愧為革命老區的優秀蒙古族女兒,她是紅色山峰上一棵迎風挺拔的勁松!
- 2011-12-31田中千繪:華語影壇打拼的日本女孩
- 2011-12-28女交警廖超:微博曬百日護學日記 每天護學4小時
- 2011-12-28最堅強社區女警周菲:用樂觀力量延續生命奇跡
- 2011-12-27張翠英:16年為特殊家庭作出特別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