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兒童早期發展市場監管缺位
“社會上的私營教育機構,利用家長望子成才心切的特點,設計各種兒童早期教育的培訓班,媒體上傳播的東西也特別商業化,比如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啊,會在一定程度上誤導年輕的父母。”全國政協委員尚紹華說。
“由于沒有相應的職能部門管理,社會機構蜂擁而至,這些民營機構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家長需要,但也使中國0~3歲的早期發展教育帶著濃郁的商業特色。”全國婦聯兒童部部長鄧麗告訴記者。
全國婦聯兒童部的一份調查顯示,各個兒童早期發展教育機構提供的早教服務價格混亂而離譜。其次是資質難以保證。“以北京市為例,提供早期教育服務的民營機構有六成僅在工商部門注冊,而在工商和教育部門同時注冊的機構僅占機構總數的15.2%,在接受調查的民營機構中,有45.5%的機構沒有獲得過任何相關資格認證。”鄧麗舉例說。
“更要緊的是,一些早期教育服務機構質量難以保證,除少數發展較為成熟的機構外,大多數機構都在照搬套用國外流行的教育理念,甚至是偽科學的理念,而沒有結合我國兒童的成長環境和個性特征進行研究,直接影響了兒童早期教育服務的質量和效果。”鄧麗憂心地說,“我們不能拿我們的孩子當試驗品。”
“早期教育專業性強,涉及腦科學、醫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多學科,對教師的要求也非常高。”楊佳說,但由于目前早教機構大多數從業者不完全具備專業知識,使教育質量大打折扣,這將貽誤孩子的最佳發展時機。
完善兒童早期發展國家機制
“這種亂象和國家沒有一個權威的部門進行科學的規范和指導有關。我們呼吁國家有關部門聯合起來,共同建立兒童早期發展與養育中心,對父母的養育過程提供科學的支持與指導。”尚紹華建議說。
“0~3歲兒童發展涉及社會多個部門,比如養育、衛生保健、教育、家庭社區支持服務等方面,應與家庭、社區、衛生、教育等機構共同合作。”鄧麗說。
但她同時告訴記者,目前我們國家的狀況是,政府的教育、衛生、計生以及婦聯等群眾團體分別從不同角度開展0~3歲兒童早期發展工作,但是卻沒有明確主管部門和建立協調機制,各相關部門的工作缺乏統籌協調和有效合作,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0~3歲兒童早期發展工作的推進。
全國婦聯建議,國務院應協調落實兒童早期發展政府主管部門,進一步健全完善兒童早期發展的國家機制和跨部門合作機制,制定發展規劃、完善立法、加強兒童早期發展科學研究、出臺0~3歲兒童托管的管理規定、建立監察督導制度,將其納入社會公共服務的范疇,統籌推進兒童早期發展工作。(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