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愛傳“灰色童謠”
“老師布置寫童謠,跪求春游童謠。”小網友棋棋在網上發布了征稿啟事,跪求童謠的范圍真不小——交通安全童謠、學雷鋒童謠、講禮貌童謠、愛祖國愛家鄉的童謠,都在其中。當然,孩子們的“跪求”顯然孤掌難鳴,別看童謠寥寥數語,但創作起來并不省事,從網上回饋看,能給孩子幫忙的人很少。
據說,很多孩子都有寫童謠的經歷,但這些創作絕大部分是為完成作業。朝陽區安慧里中心小學學生萬舒憶今年11歲,她還記得上學期寫的一首童謠《企鵝》:“小企鵝,真可愛,肚皮圓,背上黑,走起路來真可愛。”除此之外,她還寫過交通安全童謠,其作品隨后張貼在樓道里,讓同學們增強安全意識。而關于這些童謠是如何完成的,萬舒憶回憶說:“這些都是老師留的作業,我求媽媽、姥姥幫我,才交了作業。”
與孩子們完成作業的困難局面不同,很多童謠不經意間會在孩子中傳唱,這些童謠并不來自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是書本上的童謠,而是出自孩子的原生態口頭創作,人們把這類童謠叫作“灰色童謠”。
譚旭東從女兒那里聽到不少“灰色童謠”,他還細心地錄了音。他總結道,如今小學校園的“灰色童謠”主要有兩類:一是根據唐詩宋詞改編的“灰色童謠”;一是孩子自編的“灰色童謠”。“我女兒是石景山區一所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她告訴我,不但她的同學會說這些‘灰色童謠’,社區里別的學校的孩子也會。她們一起玩時,有時候就唱。”
譚旭東記下了另類版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喝豆漿;喝了一大碗,尿了一褲襠。”還有一首搞笑版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來了大狗熊,看你哪里跑。”譚旭東說,這些都是調侃搞笑性質的,是孩子隨意改編的,沒有什么意義,但有些低級趣味。“它們往往是孩子口傳的,完全是為了好玩。”
還有一些孩子自編的童謠,比如有一首《米老鼠》:“米老鼠的家,稀里嘩啦;米老鼠的爸爸是警察,每月工資八毛八;買不起房,買不起車,買不起老婆要自殺。”譚旭東發現,這類童謠經過很多孩子的傳唱,可以說是眾人的創作,而不同的孩子在口傳時,都可能修改一些詞句。
宣武師范學校附屬第一小學校長楊英說:“孩子中間確實傳唱這類童謠,有的孩子還很羨慕同伴會編搞笑童謠。”她認為,傳唱好玩的童謠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向來對刺激的事兒、好玩的事兒感興趣。“我們沒有去批評,孩子們是以調侃的方式進行發泄,他們想發泄就讓他們發泄。”楊英說,學校沒有將這些問題上升到價值觀、道德觀的層面,“我倒是覺得孩子們至少還有點文學素養,起碼知道合轍押韻吧。”
原《中國少年報》主編金本也認為,這些童謠往往都是順口溜,“這是孩子們的一種游戲,其實,孩子天生喜歡戲耍語言,他們要求一種表達的快感。”
盡管如此,一些專家還是認為,對孩子們進行積極引導非常必要。“我們的專業人士應該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童謠,來吸引孩子們,引導他們自主地向善向美。”金本說。
- 2012-08-24東山縣小學安全教育童謠征集評選結果揭曉
- 2012-08-23童謠,在童心中蕩漾
- 2012-06-26優秀童謠傳唱網上展播
- 2012-06-07福州啟動優秀童謠傳唱活動 小小讀書郎爭唱童謠
- 2012-06-01童謠精品寥寥出現“斷代” 唱來唱去都是小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