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牛奶、一個鹵蛋,2元5角;一個面包、一袋牛奶,3元9角……錢雖不多,但這樣的營養加餐使越來越多的農村兒童面色紅潤起來,身體也健壯了不少。不過,這些營養改善措施尚沒有扭轉這樣的局面:我國兒童營養狀況城鄉差異明顯,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營養問題突出,其中以留守兒童尤為嚴重。
日前召開的第三屆反貧困與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透露,我國農村地區兒童低體重率和生長遲緩率約為城市兒童的3~4倍,貧困地區為城市的6~8倍。僅2010年,6~12個月農村兒童貧血患病率就高達28.2%,20%的5歲以下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生長遲緩。
兩成農村兒童發育不良
“中國每年的新生兒有1600萬人,其中約有60%生活在農村。而由于大量農民工進入城市,3歲農村兒童中有三分之一成為留守兒童,他們大多集中在偏遠的貧困地區。”全球健康與兒童發展咨詢顧問楊一鳴話語中充滿焦慮。
楊一鳴說,我國農村兒童的發展受到許多因素威脅,如糟糕的衛生、營養、養育水平。在6個月的農村嬰兒中,超過三分之一患有貧血;2歲農村兒童中,高達21%的孩子發育不良。在楊一鳴看來,如何確保生命起點公平,是一個嚴峻挑戰。
“很多時候,土豆和黃豆就是他們唯一的蔬菜。”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劉文奎調查發現,我國農村地區兒童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營養不良現象嚴重,缺鐵性貧血發病率高。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地區兒童身高比城市兒童身高平均低4~5厘米,體重輕3.5~4.5公斤。與此同時,農村兒童維生素A缺乏是城市兒童的4.5倍。
營養不良最為嚴重的后果是:死亡。世界貿易組織報告顯示,35%的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跟營養不良相關。而在中國,這一數字為20%左右。
因此,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貧困地區兒童的營養惡化,特別是加大了財政投入力度。
2011年秋季學期,國務院決定在全國22個省(區、市)的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699個縣試點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2600萬學生。初步測算,中央財政將每年為此補貼160億元。
2012年10月15日,衛生部又宣布將在10省(區、市)集中連片困難地區的100個縣發放免費營養包,近30萬半歲至2歲貧困農村兒童受益。
但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田祖蔭坦言:“‘營養改善計劃’任重而道遠。”
- 2012-01-06營養改善計劃要建立學生營養狀況監測跟蹤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