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成本與長期利益
“我們家請的阿姨每天早八點來晚五點走,主要負責帶兩歲的孩子在小區玩玩,幫著洗洗衣服什么的,中午孩子睡覺兩三個小時她也可以休息一下,每月2600元,還經常抱怨太少了。要是實行了員工制,還不更貴?”問及對家政行業試行員工制的看法,北京的馬超女士第一反應是會不會漲價。
的確,有不少雇主會擔憂,對于現在動輒月收入數千元的保姆和月嫂來說,幾百元的保險費用不算是“大數”,是否會有家政企業以此為由,抬高家政人員價格呢?
對此,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日前在做客城市管理廣播時表示,雇主擔心的問題在員工制的家政服務企業不會存在,因為雇主是要和企業簽訂合同后,由企業發給保姆、月嫂工資,而不再是雇主直接發放,所以雇主和企業談了多少,就是多少錢,企業不能隨意抬價。即便保姆或月嫂在職期間,身價隨著能力的提高有所增長,要求漲價,也必須是企業“自掏腰包”,這部分錢不能攤在雇主頭上。
一間租來的小門面,幾把長椅,就是全部“家當”,這是不少家政公司的存在狀態,這種公司只提供中介平臺,不負責培訓,不承擔事故連帶責任。“從表面看,中介好像規避了很多責任風險,但從長遠看,是不利于發展的。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味地規避責任,服務質量跟不上去,終究會被市場淘汰的。”北京慈愛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東環營業所經理楊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楊林介紹,北京慈愛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自去年6月成立以來,一直在走員工制管理的道路,“前期投入非常大,但我們認為這是值得的。要想走品牌化發展道路,就必須堅持員工制管理。”楊林說。
針對家政服務人員存在的責任心不強等問題,楊林表示,究其原因還是管理不規范。如果公司在招人時就與員工嚴格簽訂勞動合同,一旦出現無故曠工之類的情況,公司就可以依照勞動合同對員工進行管理。“勞動合同對公司和家政服務人員都有約束,在這種約束中,兩者得以不斷優化,雙方都能取得更好的發展。”楊林說。
黃詩軍也表示,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走員工化之路,只有員工化,才能留住員工,培養出優秀員工,才能做品牌,才能實現“品牌、價格、價值”三位一體,才能真正把“出賣勞力”式的服務,變成“提供服務”式的服務,才能真正實現高品質的有保障的家政服務。
北京家政行業一直存在流動性強的問題,逢年過節常出現“用工荒”。楊林認為,員工制管理有助于保證家政從業人員的整體隊伍穩定,減少流動性,從而減少雇主頻繁更換服務人員的不便,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用工荒”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