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若葵 發自北京 9月15日,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中國兒童中心聯合發布了《我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現狀調查報告》。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趙東花出席發布會。
“我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現狀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大多數省份建立了省級家庭教育協調機構,大部分協調機構領導由婦聯系統領導擔任。家庭教育相關政策不斷完善,家庭教育工作經費逐步落實,絕大多數省婦聯家庭教育工作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機構設置上形成了以家長學校為主體,多種類型指導服務機構共同參與的格局。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政府角色有待加強;家庭教育專項政策較少,保障性政策不足。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經費不足,基層經費來源以自籌為主。指導服務機構配置不盡完善,很多地區家長學校和家教指導中心主要建在省、市(區)兩級。人員隊伍中“專業、專職”人員不足等等。
基于對上述問題的總結分析,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如,加強普惠性服務體系建設,建立良性工作機制;繼續完善家庭教育相關政策;落實工作經費,加強經費管理;在機構設置上,理順供給機制,建立多元供給模式;注重隊伍梯隊建設,提高人員專業素質;搭建正規化培訓平臺,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等。
發布會之后還舉行了兒童早期發展項目國家級培訓班開班式。
全國婦聯副主席趙東花指出:“對嬰幼兒提供適當的和充足的營養、關愛與適當的啟蒙,是嬰幼兒茁壯成長的關鍵,對父母教育的干預和服務能夠改善兒童的認知和社會情感發展,對促進兒童早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強調,課題研究要更加深化,讓理論及時轉化、指導實踐;讓實踐鮮活的內容豐富完善理論,為實現構建我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這一目標任務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論支撐。兒童早期發展項目實施要與基層婦聯工作相互促進,既要深入持續開展家庭教育服務,傳播兒童早期發展科學理念和知識,開展育兒指導服務及親子活動,又要力求在社區、鄉鎮、街道把兒童、家庭、婦女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可借鑒、可復制的服務模式和長效機制。
- 2013-09-16婦聯“牽頭”家庭教育在經費、協調等方面存缺陷
- 2013-09-13福州市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幼兒專場走進閩清
- 2013-09-12親媽“詐死”背后是家庭教育的偏差
- 2013-09-10福州市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鼓樓首場巡回報告會成功舉辦
- 2013-09-09祥露社區:開展暑期家庭教育實踐活動
- 2013-09-05福州市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在閩侯大湖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