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蘋果“后門”,風險多大 據媒體報道,日前,美國一名網絡研究人員聲稱蘋果手機操作系統存在的安全“后門”,可直接提取用戶的私人數據,消息傳出后引起廣泛關注和爭議。手機系統能否設置安全“后門”,讓開發者等技術人員獲取必要信息?這一設置是否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又是否該讓消費者知曉? 蘋果公司回應稱,數據不會未經用戶許可進行傳輸 28日,本報記者致信蘋果公司,當晚,蘋果公司作出回復。 蘋果公司回應稱,其設計了iOS,使其診斷功能不會侵犯用戶隱私和安全,同時為企業IT部門、開發者及 Apple 提供解決技術問題所需的信息。 蘋果公司表示,用戶必須先對設備解鎖,并在其他電腦訪問此有限的診斷數據之前同意信任該電腦。用戶必須同意分享此信息,而且數據絕不會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被傳輸。 同時,蘋果公司強調稱,其從未與任何國家的任何政府機構就任何產品或服務建立過所謂的“后門”。 專家表示,蘋果手機侵犯知情權隱私權,建議公職人員禁用 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告訴記者,對于此次蘋果公司暴露出來的“預留端口”,長期以來,消費者并不知情,因此存在一定的風險。他強調,作為技術支持方,蘋果公司可以獲取部分數據用于售后,但此次暴露出的數據獲取則明顯超過了技術支持的限度。 瑞星安全專家唐威認為,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網站都在不同程度地獲取用戶信息,所以定義隱私問題主要看三點:一是為什么要獲取用戶信息;二是有沒有經過用戶許可;三是獲取之后的用途是什么。而蘋果公司對此不作說明,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用戶的知情權和隱私權。 飛象網總裁項立剛認為,分析此次“后門”事件可能存在的影響,首先要對用戶做一個區分。對普通用戶來說,或許不存在較大的泄露隱私的可能性。但他強調,對國家工作人員、大型企業高管以及軍隊、警方等工作人員來說,可能會存在泄露商業、軍事機密的問題。所以,這些部門的人員,應該禁止使用蘋果手機。 專家指出,盡管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蘋果手機操作系統的“后門”有間諜功能,但是蘋果公司收集的信息顯然超過了他們的需要。而且只要這一功能存在,就有可能被情報機構利用,蘋果公司應盡快做出修補和改進。 |
- 2014-07-28蘋果首次承認可通過iPhone獲取用戶信息
- 2014-07-28蘋果承認可提取用戶隱私 "后門" 英美聯手監控數年
- 2014-07-25蘋果否認iOS系統留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