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就手腳冰冷,晚上鉆到被窩雙腳還暖不起來;只要天氣稍冷一點,便會感到腰酸背痛…… 如今,這樣的“冷女人”越來越常見。漫漫寒冬,許多女性更是常會整日手腳冰冷,血氣不足,氣色不佳。專家指出,寒是百病之源,它會在不知不覺中破壞女人的身體組織,從而影響免疫力、消化力,甚至縮短壽命。一項調查研究還發現,生活在溫暖、陽光充足地區的女性壽命較長。中醫認為,女子生性陰寒,多寒涼體質,所以怕冷,因此“男冷養女熱養”已是中醫養生的一種普遍觀點。女人冬季要對自己“暖”一點,應做到飲食暖腸胃,精神常振奮,起居暖身體,遠離“寒癥”困擾。
■ 本報記者 彭蕓
一到冬天就手腳冰冷,晚上鉆到被窩雙腳還暖不起來;只要天氣稍冷一點,便會感到腰酸背痛…… 如今,這樣的“冷女人”越來越常見。漫漫寒冬,許多女性更是常會整日手腳冰冷,血氣不足,氣色不佳。專家指出,寒是對女人健康和美麗的最大摧殘,不僅易致手腳冰涼,而且面部容易長斑,還會影響免疫力、消化力,甚至縮短壽命。女人天性畏寒,所以女人要對自己“暖”一點,冬季保養應從補充氣血、防寒保暖、調養情緒等方面著手,做到飲食暖腸胃,精神常振奮,起居暖身體。
女人要“熱”養生,男人宜“冷”養生
對于溫度的感知,男女一向不同:寒冬里,女人棉衣緊裹,還是凍得手腳冰涼、瑟瑟發抖,男人穿著薄襯衣,卻仍然精神抖擻;炎炎夏日,女人可以頂著太陽逛街,揮汗如雨吃火鍋,而男人即使坐著不動,也熱得叫苦不迭。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中醫預防保健門診副主任醫師韓旭指出,從中醫理論來看,男子以腎為根本,女子以肝為根本;男子屬陽,生性陽燥,多陽熱之體,所以怕熱;女子屬陰,生性陰寒,多寒涼體質,所以怕冷。
因此,“男冷養女熱養”已是中醫養生的一種普遍觀點。男人身上的肌肉多,食量大,新陳代謝更快,因此體表要比女人溫暖一些。從生理角度看,女人對冷比男人更敏感,男人皮膚里的“溫度傳感器”較遲鈍,不夠“知冷知熱”。所以,即使氣溫低時,男人身上仍然是溫熱的,女人身上則較寒冷。
此外,從生理角度分析,男人和女人生殖系統的不同也造成了他們的溫度“差異”。男人生殖器官中的睪丸不耐高溫,它需要維持比體溫低的溫度,否則會傷害精子。而女人的子宮像個倒置的梨,屬涼性,不注意保暖就會出現月經不調、痛經等,所以女人更需要溫暖的呵護。
澳大利亞的一項調查研究還發現,生活在溫暖、陽光充足地區的女性壽命較長;在氣候涼爽地區居住的男性則活得更久。因此,男人不妨嘗試“冷”養生。女人則要堅持“熱”養生。
多數女性都有“寒癥”,寒生百病讓女人折壽
說到體寒,幾乎大多數女性朋友都會有,到了冬天最為明顯,身體總是冰涼的,通常把“身體畏寒、手腳冰涼”說成“寒癥”。但中醫認為,“寒癥”有不同類型,所表現的出來的癥狀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癥狀,如總是對事物有不安感、視物昏花、記憶力衰退、沒有干勁兒、午間有睡意等,大部分也都是“寒癥”導致的。很多女性總是覺得身體不對勁,到醫院檢查卻沒有任何疑難雜癥。這些人里面,9成以上都是因為有潛在的“寒癥”。
寒是百病之源,它會在不知不覺中破壞女人的身體組織,從而影響免疫力、消化力,甚至縮短壽命。在中醫門診,常有女性被診斷為“宮寒”。“宮寒”就是“胞宮寒冷”,指女性腎陽不足,胞宮失于溫煦所表現出的一系列癥狀。“宮寒”的表現多樣,包括月經周期延后,月經量少且色黑、有血塊,甚至月經停閉不行;月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熱敷后感覺緩解;白帶清稀量多等。嚴重的宮寒可造成不孕、妊娠后胎兒發育遲緩、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巧克力囊腫等。
女性應從飲食起居精神全方位“暖”養健康
天氣漸涼,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暖”養自己,擺脫“寒癥”困擾呢?專家建議:
飲食:忌生冷,多溫食,補鐵鈣。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或處于生理周期的女性,要避免冰鎮飲料和性味寒涼的水果。女性冬天可經常喝些山藥紅棗糯米粥、五色粥等粥品,以及當歸生姜羊肉湯、北芪黨參燉羊肉、蘿卜排骨湯等暖湯,不僅溫暖脾胃,還能溫補血氣、增強體質和抵抗力,做菜時還可放些姜、胡椒、辣椒等有“產熱”作用的調料。
女性在月經來潮時,鐵流失會加快;更年期后,由于激素變化,骨質流失速度也會加快,因此女人更需要補鐵和鈣。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說,19~50歲的女人,平均每天大約需要補18毫克的鐵,50歲以前的女性,每天約需補800毫克鈣,50歲以后要“漲”到1000毫克,甚至更多。因此,女性應適當多吃牛肉、雞胸肉、三文魚、動物肝臟、黑巧克力等富含鐵的食物,以及奶制品、豆制品、雞蛋等富含鈣的食物。
精神:要振奮,多開懷,免消沉。女性情緒多變是一個生理特點。當月經來潮,由于內分泌改變,會引起一些變化,所以會出現怒、憂、思、恐;入冬后,有人因為上火而心煩氣躁、愛發脾氣;還有人因為冬天蕭瑟觸景生情,時常心情低落、傷感不止,情緒也大起大落。這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要注意自我調節,思慮過度、大發雷霆都不利于養陰。
女性情緒不好時可選個晴空萬里的好天氣,出去走走,多做深呼吸,吐故納新,幫自己消除不良情緒。還要學會自我開解,笑對煩惱,寬容待人。如果陽氣虛弱,則容易使人陷入過度安靜、內斂,甚至抑郁憂愁的狀態。可以通過形體的運動來緩解精神上的不快。冬季女性要多見陽光,讓環境明亮潔凈,多聽些輕快活潑的音樂。
起居:穿暖和,衣寬松,用溫水。眾所周知,冬天的天氣本來就很涼了,但很多女性朋友不喜歡穿厚的衣服,導致體內的寒氣加重。女性的生殖系統最怕冷,切忌“只顧風度不顧溫度”,陽氣受損之后最易出現的病變就是月經不調,臉上長黃斑。所以女性在冬季要格外注意頸部、腰腹部和足膝部的保暖,出門時別忘戴上圍巾手套帽子;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否則會阻礙血液循環;長靴最好也別長期穿,兩天換一次普通冬鞋。
冬季女性每天睡前最好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15至30分鐘,不僅能緩解腰背疼痛,還能促進睡眠。泡腳水至少要沒過腳面,連小腿一起泡,效果會更好。怕冷的女性晚上睡覺前,最好穿上保暖的棉襪,幫雙腳御寒。
此外,冬季女性做家務最好多用溫水。有數據顯示,熱水清潔和殺菌的效果是冷水的5倍,不僅舒適,還能預防關節炎和婦科病。洗冷水澡更是女性大忌,由于水溫過低,人體會感到寒冷,產生一系列應激反應,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神經緊張等。
相關鏈接
12招,讓你的冬天不太冷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刊出“冬季保暖的12個小妙招”,請各科專家教你如何御寒。
1.暖氣溫度別太高。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附屬醫院血管外科專家約翰·斯科爾表示,空調、暖氣溫度過高,室內外溫差過大,出門時小血管容易突然收縮,讓人感覺更寒冷。因此,室內溫度最好設為18℃~20℃。
2.少攝入咖啡因。英國劉易舍姆總醫院血管外科專家艾迪·查羅納表示,咖啡因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使血管在寒冷的情況下也不易自然收縮,導致身體熱量損耗,讓人感覺更冷。姜茶等脫咖啡因熱飲保暖效果更好,更適合冬天。
3.手別放進口袋里。英國脊椎按摩協會專家蒂姆·哈切夫表示,冬季走路不要將雙手插進口袋里,而應該戴上手套,甩動雙臂,這樣可活動臂膀肌肉,改善雙臂及雙手血流,使得身體生熱,更利保暖。
4.多喝豆奶。英國飲食協會營養學家薩拉·辛克博士表示,與攝入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相比,攝入蛋白質可顯著升高體溫。建議早餐喝杯豆奶,同時可適當吃些堅果和酸奶。
5.帽子要蓋上耳朵。英國南曼徹斯特大學醫院耳鼻喉外科專家安德魯·卡米勒里博士表示,頭部散熱占身體散熱的30%。最好選擇可覆蓋耳朵的帽子,因為耳朵雖薄,但面積大,更易散熱。
6.起床前活動腳趾。英國理療師薩米·馬戈建議,起床前腳趾上下活動20次,然后用腳畫圓圈活動腳踝,正反方向各10次,再將大腿收緊放松10次。這樣可讓身體活動開,下床不會感覺太冷。
7.使用保濕霜。英國皮膚科專家安肖·薩霍塔博士建議,濕疹或皮炎患者在冷天更要注意保濕。因為皮炎部位炎癥會加速表皮血流量,導致身體熱量喪失更多。
8.鞋子放在暖氣旁。冷天時,血液多數被輸送到重要器官,手腳處的比較少。英國足病專家邁克·奧尼爾表示,雙腳猶如保溫瓶,只要一開始冷,就會一直冷。因此,穿鞋前最好將鞋子放在暖氣旁熱一熱。
9.穿個小背心。查羅納表示,穿件保暖背心或戴個腹帶有助于保持身體核心區域體溫,減少身體散熱,更有益身體保暖。
10.坐搖椅。久坐不動會導致體溫下降。建議坐著時不妨選擇搖椅,有助于活動手臂、大腿肌肉群,促進血液循環,產生更多熱量。
11.不要一直窩在家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喜歡社交的人更不怕冷。與其在家“冬眠”,不如外出與朋友交流,可增添溫暖感,提升積極情緒,趕走寒冷。
12.回憶快樂往事。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回憶快樂往事可重現昔日身體舒適感,讓人感覺更溫暖,身體更抗寒。 (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