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是突破傳統思維的助推器 2G讓移動電話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3G讓手機上網成了新的生活習慣,4G帶來了更高速的移動網絡。5G不僅是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還是真正變革到IoT (Internet of Things),服務于全聯接社會的構筑。 據華為介紹,與2G、3G和4G相比,5G除了高容量之外,還將引入超大連接數和超低時延等新的維度。在容量方面,5G通信技術將比4G實現單位面積移動數據流量增長1000倍;在傳輸速率方面,單用戶典型數據速率將提升10到100倍,峰值傳輸速率可達10Gbps(相當于4G網絡速率的100倍);端到端時延將縮短5倍;在可接入性方面,可聯網設備的數量將增加10到100倍。 楊超斌表示,5G的應用必將會從現在人與人的通信拓展到人與物、過程、內容的通訊,5G將會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娛樂方式。“現在行業里提到的比較熱門的應用包括汽車自動駕駛、遠程手術、遠程醫療監控等。此外,5G技術還將廣泛應用于農業、水利、制造行業、工業等領域,因此我們認為5G是未來整個數字社會的驅動者。” 在這些應用場景中,汽車自動駕駛無疑非常吸引人。據楊超斌介紹,在實現汽車自動駕駛方面,網絡的時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部汽車的車速達到每小時120公里,那么在1毫秒里能夠移動的距離差不多是3厘米多。一般情況下,在3G網絡中,時延約為100毫秒,4G網絡的時延為20到30毫秒,而5G網絡的時延可縮短到1個毫秒,足以支撐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楊超斌稱。 用一句話描述5G就是“一直都有充足的速率,能夠讓用戶有一個感覺,就是他們的環境給他們提供的能力是無限的”。這不是一個營銷的宣傳語,牽扯到很多的技術支持,才能夠讓這個場景變為現實。 “三秒鐘”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影響用戶的體驗因素,如果能夠保證達到三秒鐘的指標,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用戶的體驗就會很好。 華為和大學有個聯合研究項目,用“跟蹤眼球”技術,去觀察用戶可以接受的等待時間,如果等待時間超過8秒,80%的用戶就會停止服務;如果等待5秒,有65%的人還會等下去;如果只讓用戶等3秒,90%的用戶會繼續使用這個服務。雖然華為追求的目標是“零等待”,但更加合理的目標是“3秒鐘”。 “我們需要5G,并不僅僅是因為我們需要一張更好的移動通信網絡,5G是未來數字世界的‘使能者’,它將會成為全聯接世界的終極平臺,衍生出更多的創新和合作方式,創造新的機會點”,華為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丁耘先生說。 如果要建立一個全聯接的世界,并且保持成本可控,必須要去持續提升網絡能力,以盡量去擴展5G能夠覆蓋的行業和應用,覆蓋足夠大的市場空間。未來各個行業之間的界限會被重新定義,應對挑戰唯一的方法,就是我們能夠以反行業的思維來武裝自己,創造或顛覆,會成為新的常態。 |
- 2014-12-03金風科技:未來幾年風電新裝容量趨增
- 2014-12-02安泰科技:部分產品可用于軍工航天領域
- 2014-11-30“為民”就在一件件實事當中
——訪蹲點干部、福建省科技廳副調研員李海明 - 2014-11-29廣東省科技廳窩案落馬逾50人 官員大肆權錢交易
- 2014-11-28思明欲用科技手段防范爆燃 將裝燃氣泄漏報警裝置
- 2014-11-28閩南科技學院舉辦手繪面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