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記者郝曉明 通訊員呼興寶)進入12月,東北地區迎來了入冬后的首場降雪,長達十余個小時的降雪和寒風,挑戰著哈大高鐵的運行極限。為確保嚴寒下的高鐵線路設備安全運行,沈陽鐵路局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充分發揮高科技設備的支撐作用,為嚴寒中飛馳的哈大高鐵動車組列車增加了一道道安全屏障。 自2012年12月哈大高鐵開通運營以來,每天有130多趟列車飛馳在哈大高鐵上,其中沈陽鐵路局沈陽高鐵工務段擔負著扶余北到大連的766公里線路維護任務。12月5日,記者來到沈陽高鐵工務段安全生產指揮中心,顯示屏上的各種顯示圖像讓千里高鐵線一覽無余,寫有“安全第一、科學嚴謹、反應迅速、指揮有力”的標語格外醒目。 哈大高鐵全長921公里,是世界上第一條穿越高寒地區的高速鐵路,如何讓高鐵在極寒條件下保持最佳運行狀態,也是一道世界性的難題。為確保哈大高鐵安全運行,沈陽高鐵工務段在哈大高鐵沿線共設立了146處監控單元、103處風監測點、39處雨監測點、16處雪深監測點、40處導物侵限監控、23處地震監測站,這些監測站點編織成處處有監控、處處有防范的立體交叉式安全防護網。 “只有掌握了高寒鐵路設備微弱的變化規律,才能總結提煉出最專業的高寒鐵路維修理念。”該段段長王曉明說。為了減少嚴寒天氣對線岔設備的影響,該段技術科與沈陽鐵路局科研部門在哈大高鐵沿線選擇了有代表性的23處地點安設了土壤水分計,用于監控斷面路基不同部位和深度的含水量,分析路基內水分場的變化規律,同時還在高鐵沿線安設了59處溫度計和路基監控裝置,用于監控地溫變化和路基縱向、橫向變化。此外,該段還為哈大高鐵加裝了軌道位置無線遠程視覺監測預警系統,時時監測路基變化可能引起的軌面變形以及爬行的數據,為軌道應力變化提供重要參數,為軌道、路基養護和施工提供參考和預警數據。 由于高鐵作業標準高,與既有線路作業標準差別較大,高鐵線路檢測驗收都是通過各種精密儀器來完成的,全占儀、電子經緯儀等復雜的高科技測量設備成為高鐵維修作業的利器,這些科技設備在高寒地區高鐵線路的養護維修、設備故障報警和處理、實時信息采集等方面,顯示出傳統手工檢查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通過近兩年的實踐和摸索,我們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應對嚴寒、冰雪天氣的運營安全組織措施,為高寒地區高鐵養護維修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破解了多道高寒地區高鐵養護的世界性難題,形成了科學嚴謹的生產模式。”沈陽高鐵工務段黨委書記喬連軍說。 |
- 2014-12-10莆田市科技局開通“反腐倡廉”專欄 推進黨風廉政建設
- 2014-12-10福建外經貿學院:科技助力學校安全管理
- 2014-12-10怎么說怎么做 宸鴻科技掌門人自曝成功秘訣
- 2014-12-09先健科技公司終止與大股東合建深圳南山項目
- 2014-12-09匯源果汁引進領先科技 倡導健康生活
- 2014-12-09京臺科技論壇助推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