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資本+集體土地”:聯手打造農村養老新模式
如何讓農村的老人和城鎮老人一樣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快樂養老?這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西園村探索養老模式的一個起點。過去曾經囿于村集體產權制度,村集體與民資鮮有合作,就更不用提合作興辦養老機構了。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都相繼出臺文件,提出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以使用農村集體土地,并支持社會力量進入養老機構,可謂有效破解了農村養老的一大難題。 ■ 本報記者 吳軍華 ■ 上官曉珍 今年3月8日,正式運營的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西園老年公寓,讓入住的老人們切實感受到了賓館式的管理、醫院式的看護、親情式的服務,老年人“老了怎么辦?”“在哪里養老?”的憂慮在這里得到了有效解決。 福建省民政廳有關人士表示,曾經囿于村集體產權制度,村集體與民資鮮有合作。現在的政策不僅支持社會力量進入養老機構,還允許依法使用集體土地興辦農村養老機構,可謂有效破解了農村養老的一大難題。 民營資本聯手農村集體土地,共同打造非營利性養老機構 占地12畝、建筑面積7300平方米的西園老年公寓是經福州市民政局批準成立的一家非營利性民營養老機構,距離福州市火車站北廣場約一公里,交通便利。公寓內亭臺樓閣,鳥語花香,后院還有健身廣場、迷宮花園、菜園、觀日臺、古木屋、登山道等設施。 西園老年公寓引入民營資本和管理模式,總投資3000多萬元,共建有3棟電梯樓。西園老年公寓總經理謝少萍說:“為方便老人記憶,每一棟樓都是以文字來命名的,分別是長福樓、長青樓、長壽樓,這些詞也都是老人最愛聽的。” 謝少萍還介紹,每棟樓分工不同,長福樓二至五樓為自理區,長壽樓二至七樓是護理區,長青樓是綜合樓。住在自理區的老人都是生活可以自理的,而護理區入住的老人都需要全面護理。公寓樓的周圍還建有益壽亭、延年亭,可供老人乘涼休憩。 “早在十年前,我們村里就開始謀劃要建立一個自己的老年公寓,但是一直受阻于審批程序繁雜。直到近幾年有許多民間資本很熱心養老服務,提議資金主要由他們來提供,村里主要提供土地入股。” 西園村村主任吳蘭娟介紹,由于沒有政策支持,雙方都遲遲不敢拍板決定。后來,從中央到地方都相繼出臺文件,提出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以使用農村集體土地。2013年,西園村正式與福建省長青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洽談,最后決定由村集體提供12畝左右的土地和部分資金占股49%,長青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提供資金2000多萬元。 |
- 2015-03-23龍文區老齡辦組團赴正興集團養護院調研養老產業
- 2015-03-23彌補養老保險不足需國有資產補充
- 2015-03-21泉州擬招2199名公辦教師|"虛擬養老院"即將運行|泉州將對摩托車進行整治
- 2015-03-20各大房企蜂擁“養老”市場 難找到盈利商業模式
- 2015-03-20廈門市思明區建成全市規模最大的公益性養老公寓
- 2015-03-202014年底 南平市160萬人參加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