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云娥在家里備了一些常用藥,免費提供給家庭困難的居民。
福州新聞網5月1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何珍文/攝)正如所有中國傳統母親那樣,82歲的呂云娥養大了兒子還要帶孫子。她一手培養了兩代研究生,她的所有時間和愛除了給自己的兒孫,還傾注給她身邊的每個人,在福清醫院任兒科主任期間,她以母親情懷給每一位來就診的孩子看病;退休后她也停不下忙碌的腳步,義務為所在社區的孩子們看病、充當社區老年人的義務保健醫生。
受呂云娥的影響,她的兒孫和丈夫也都成了樂善好施的人?!澳赣H節”前夕,呂云娥的家庭被福建省婦聯授予“2015年福建省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一手培養兩代研究生
呂云娥,今年82歲,6歲時從浙江跟隨姑姑到福清生活。1950年,她參加抗美援朝,勝利后在沈陽醫科大學讀了四年書,畢業后到福清醫院工作。
1965年,呂云娥和抗美援朝的戰友吳章培的愛情結晶兒子吳唯誕生了。從女孩成為母親,除了工作呂云娥的肩上多了一項養育兒子的責任,雖然工作很忙,但是她對兒子撫育和教育一點都不敢忽視。呂云娥用實際行動影響著兒子,因此她的兒子特別懂事,從未讓她操心。吳唯從福清一中考上福州大學土木工程系,1987年又赴日本留學,研究生畢業后留在當地生活成家。
1989年,呂云娥的第一個孫子吳星出生了,兒子兒媳忙于事業,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把剛出生45天的吳星帶回中國給奶奶撫養。1994年,才出生35天的小孫子吳櫻,又被送回中國給奶奶帶了。因為公婆都住在福州,這一年呂云娥一家人也搬到福州。
此時,兒子兒媳擔心年歲已高的呂云娥同時帶兩個孩子太辛苦了,便把大孫子吳星接回日本上幼兒園,到小學畢業后又送回福州給爺爺奶奶教育。就這樣,兩個孫子就在奶奶呂云娥和爺爺的精心撫育下一天天健康快樂地成長。
應該說,出生35天就由奶奶帶大的吳櫻,受奶奶的影響非常深,他在學校里也是一位樂善好施,樂于助人的學生。吳櫻2014年從福建師范大學旅游學院畢業后被復旦大學免試錄取為研究生。
在社區義務看病20多年
呂云娥和老伴1994年住進鼓樓區安泰中心,當時社區里有個鄰居的小孩喉嚨痛久治不好,呂云娥給她檢查后開了藥,喉嚨很快就好了。呂云娥的名聲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被鄰里們所熟悉。此后哪家小孩有頭疼腦熱,都是請呂云娥看,她也樂于給鄰里的孩子們看病。
1995年居委會要成立社區醫療服務站,服務站每周三有一位醫生要輪休,她又義務到那里去替班。這些年來,呂云娥不僅義務給孩子看病,還自備藥品解決一些困難家庭的不時之需。
呂云娥和丈夫都是社區里的退休老人,至今她還在堅持每月從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一筆錢來資助社區里的貧困鄰居。
幾年前,呂云娥老伴身體不適不能走樓梯,兒子就給兩位老人買了陽光城的住房。呂云娥雖然搬離了軍門社區,但軍門社區里的老鄰居家里有孩子不舒服,還是要打電話找她。
搬到陽光城居住,一次小區里的水電工老張到呂云娥家修水管時說起家里小孩生病了,呂云娥便主動給孩子看診,免費拿出家里的藥讓老張給小孩吃。就這樣,呂云娥的善行又在陽光城傳開了,此后新鄰居們又跟老鄰居一樣,家里有小孩生病就找呂云娥。有了新鄰居不忘老鄰居,呂云娥現在每周一半時間在軍門,一半在現在居住的社區給老人量血壓。
呂云娥的生活十分儉樸,對自己要求十分苛刻,卻把愛心奉獻給社區困難家庭,她每月從有限的退休金中節省下100元、400元、500元,用來幫扶社區里的困難鄰里,這樣的愛心善舉持續了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