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和珍愛網在北京、廣州、重慶等十城市開展幸福婚姻家庭抽樣調查。調查報告顯示,寬容體貼、用心經營、積極溝通、互相尊重、言傳身教、上慈下孝是幸福婚姻家庭的共同啟示。 據悉,調查采用配額抽樣的方法,在十城市間等額分配500個家庭樣本量,每個樣本家庭同時訪問夫妻雙方,共回收有效個人調查問卷10157份,有效回收率為89.3%。非常幸福人群占調查樣本的35.6%,比較幸福人群占64.4%。被調查者平均年齡為33.48歲,涵蓋22~55歲年齡群,即包括“60后”“70后”“80后”“85及90后”四個主要代際。 熟人介紹是主要相識方式 期待男方在婚前有車有房者僅為15.3% 調查顯示,熟人介紹(54.3%)仍是配偶間相識的主要方式,越來越多的夫妻曾經是同學。通過新型互聯網社交工具相識的比例日益提升,“85及90后”達到8.5%。 四個代際的平均結婚年齡26歲,男性比女性高2.3歲。四分之三的男性在25~34歲之間結婚,超過九成的女性在30歲之前結婚。“80后”和更年輕代際的婚姻半徑更明顯地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向同城以外延伸的趨勢明顯。 調查將影響締結婚姻的要素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包括性別角色期待、性格特質、受教育程度、外表和身高;外在因素包括原生家庭經濟狀況與社會地位、婚前戶籍類型。 調查顯示,在性別角色期待上,男外女內觀念仍然凸顯,但總體而言認可這一傳統觀念的受訪者不到四成。“男方在結婚前有車有房”這一點也顯得并不那么重要,比例僅為15.3%。相對于女性,男性對自身的期待更為傳統。在性格上,處事理性并善于控制情緒,擁有開朗幽默和浪漫細胞的配偶最受歡迎。半數以上夫妻學歷相當,妻子學歷更高超過六分之一。 在外在因素方面,調查顯示,“門當戶對”仍然是婚姻締結的關鍵因素,但也并不意味著門當戶對是所有人結婚的先決條件。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口流動的加劇,戶口對婚姻的束縛日益減弱。 |
- 2015-11-27廈門市嘉蓮街道龍山社區計生協:積極打造“關愛生命、幸福相伴”服務品牌
- 2015-11-27莆田城廂區委書記林樺到靈川鎮調研“幸福家園”建設
- 2015-11-27幸福婚姻調查報告:幸福家庭同學夫妻近兩成
- 2015-11-27幸福思明攜手韓國京畿玩時尚 兩地簽署備忘錄
- 2015-11-25梅林鎮:加快幸福院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