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各方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通過創業帶動就業,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無疑是一種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 醫學專業學生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就業方向相對有局限性,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也存在一定困難,一起了解福建中醫藥大學,如何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創業意識、培養學生們的創業能力。 潘麗婷(左一)給創業團隊講解藥品銷售知識。 東南網5月27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通訊員 林銘 文/圖) 創業基地 實訓轉向實景創業 5月初,福建中醫藥大學東側門口的承創堂河洛中醫館正式揭牌,藥學系大三學生、館長潘麗婷從校方接過了中醫館的鑰匙。 中醫館是一座古色古香、使用面積2000平方米的小樓,設有智能化煎藥中心、中藥房、中醫內科、針灸推拿科等6個部門,還有“e代煎”O2O煎藥配送、茵荀本草工作室、向日葵輔具工作室等項目入駐其中。 館內的35名員工都是中醫藥大學學生,專業涵蓋中醫、骨傷、中西醫、藥學等專業。中醫館全部由學生自主管理、自主運營。 “近年來,學校一直在扶持大學生創業,2011年就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無償為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經營場所,并把創業與實訓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實踐場所。”校團委書記劉少瑜介紹說,中醫館的前身是藥品超市杏春堂,是學校向學生免費提供場地、裝修等支持,讓學生參與經營,作為各專業學生實訓的基地。 國家鼓勵“雙創”之后,學生的創業熱情更加高漲,中醫藥大學每年都會收到接近80份創業項目計劃書,校方思考著如何進一步提供更好的條件與政策,支持學生創新創業。 河洛中醫館的應運而生,正是學校通過與社會力量合作,選擇適合經營的場地,按照標準化的要求建設、裝修,配備設備、藥品等,再篩選優秀學生創業項目入駐,讓學生們從以往的實訓,進入自負盈虧、真槍實彈的實景創業。 “試運營接近1個月,承創堂已在大學城十幾萬師生圈子里小有名氣,就診人數越來越多,累計超過1000人次,營收超過3.6萬元。”潘麗婷之前在杏春堂實訓了1年多,從基層做起慢慢進入管理層,對財務系統、日常管理等都基本熟悉,今年2月參與競選后成功當選館長。 “2015年底中醫館開始籌備,從辦理營業執照、采購藥品,到邀請醫生坐診、安排診室、項目推廣,每一步都極具挑戰。”潘麗婷說,“從單一中藥銷售業務,到加入O2O煎藥配送、內科診室、推拿診室、中醫藥美容體驗館、康復輔具工作室等項目,如何讓幾個相對獨立的項目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有不少事需要解決,比如收費怎么分成,財務系統如何協調,每個項目負責的大學生經營理念不一樣,如何求同存異,還有要怎樣進一步打開市場,讓幾個項目間形成互相引流的良好互動……在創業實踐中遇到的這些問題,都是書上學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