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記者
林露虹)第九屆廈門國際動漫節將于8月12日-15日在會展中心舉行。昨日傍晚,為期兩天的本屆動漫節“金海豚”獎終評工作圓滿結束。終評評委、國際動畫協會主席Ed
Desroches對本次“金海豚”獎參賽作品給予高度評價,他說,作品質量與此前相比進步顯著,尤其是作品展現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地域元素讓他印象深刻。
本屆“金海豚”獎共收到2425部作品,其中包括境外作品270部,境外參賽者來自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波蘭、巴西等四大洲39個國家和地區。經過初評、終評,本屆“金海豚”獎將評選出十項大獎,包括:最佳影視動畫長片、最佳系列動畫片、最佳應用動畫、最佳動畫短片、最佳漫畫、最佳學生漫畫、最佳學生動畫、海西創新獎、最佳動畫短片(境外)、最佳系列動畫片(境外)。每個獎項分別設置1個金獎,2個銀獎,大賽獎金總金額近300萬元。
十項大獎將花落誰家?還待下個月舉行的“金海豚”獎頒獎儀式上揭曉。
【觀點】

肖承森:青少年漫畫作品超乎想像
評審完青少年組的漫畫作品后,人民日報社《諷刺與幽默》報執行主編、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理事肖承森用“驚訝”二字形容他的感受。他說,青少年學生考慮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有些超乎他的想像。“我們常說十幾二十幾年前的作品多‘人云亦云’,思想高度不夠,相比之下,今天的學生對生命、環境的思索明顯更多也更廣。”
肖承森認為,漫畫這一表現形式正隨著傳播方式的改變而改變。“互聯網上,人人都可以是漫畫家,漫畫創作的門檻越來越低,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因為‘漫’本身就包含‘漫無邊界、沒有疆界’的意思,我常跟漫畫創作者說你要推倒所有的墻,在互聯的空間里思考。”

林超:大家講故事的能力提升了
“過去擔任金海豚獎評委時,發現多數作者不會講故事,會畫畫的多,但會畫動畫的少。這次來看,作品有起承轉合,有高潮,有意外,大家講故事的能力提升了。”在中國美術學院傳媒動畫學院原副院長、教授林超看來,動畫和畫畫迥然不同,而這種差異性對創作者提出了高要求,“畫畫是基本功,動畫是時間藝術,它要求你必須會講故事。”
林超曾參與創辦杭州國際動漫節,對動漫節之于動漫產業的推動作用深有感觸。他觀察到,借由廈門國際動漫節,廈門動漫產業的發展也已走上了“快車道”,并聚集了大批動漫產業上下游資源。“不僅動漫產業,廈門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服裝產業等都很發達,我想廈門需要把這些資源都串聯起來,因為這些產業完全可以借由動漫迎來更大的發展。”林超建議說。
【亮點】
評審講“三公”
在業界,廈門國際動漫節“金海豚”獎以其評審流程的“公平、公正、公開”而聞名,這從評委的甄選上就可見一斑——既要重量級,又要按境內外參賽作品的比例確定境外評委的人數,同時,還不能連續兩年邀請同一位評委。以本次終評評委Ed
Desroches為例,他上回擔任“金海豚”獎的評審工作還是三年前。
讓國內外動漫人津津樂道的,還有“金海豚”獎結果的“神秘感”。據說,曾有一位境外評委在終評結束后要求查閱最終獲獎名單,不過,這一要求未得到組委會的同意。對此,參與創辦“金海豚”獎的國際動畫協會中國秘書長李中秋解釋說,這是因為結果都放在一個信封里并交由專人保管,誰保管,誰擔責,在頒獎儀式前,誰都不許“劇透”。
另外,“金海豚”獎還專門開發了一套打分軟件,讓評委各自打分,且結果不能撤回,為公平評審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