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搭平臺 婦女奔小康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中西部農村婦女已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農村社會和諧的主導者和家庭生活的頂梁柱,婦聯組織最貼近、最能帶動廣大婦女。 50歲的張美團是美岱召鎮沙圖溝村貧困戶,十幾年來,照顧癱瘓的丈夫、供養上學的孩子,多次想過輕生。今年,美岱召鎮婦聯不僅幫助張美團修起“一直沒錢壘”的院墻,還幫她辦理了1萬元的小額貼息貸款用于發展種樹苗。 張美團說:“過去心里就沒有求助婦聯這個念頭,沒想到,今年婦聯干部主動上門了解情況,看到我家的光景,很快幫助解決了困難。我感覺自己有了依靠,有了這些樹苗,我保證3年后能脫貧?!?/p> 在組織聯建中,土右旗充分發揮“聯”字優勢,打破隸屬關系、身份限制和行業分割,將一大批高校、企業的女能人、女帶頭人和女性行業骨干納入村級區域化婦聯組織中,讓其擔任兼職副主席或執委。 建立“聯管”模式,實現區域內婦聯干部的優化配備和科學管理,壯大村婦聯干部隊伍。通過村“兩委”女干部和村婦聯主席交叉任職,實現“四個百分百”目標,即全旗201個行政村“村委”班子中100%有女性,村婦聯主席100%進村“兩委”,婦聯主席工資待遇100%解決,基層婦聯組織100%有工作經費。 在活動聯辦中,充分發揮專兼職副主席和執委作用,找準活動聯辦結合點,建立以“地緣、業緣、趣緣”為紐帶的活動聯辦模式。在薩拉齊鎮城鄉接合部,“地緣而聯”的回民社區與和平村共同修建了“睦鄰路”;在明沙淖鄉黃河畔,“業緣而聯”的水產養殖婦女聯合會經常組織婦女進行技術交流;在將軍堯鎮小召子村,“趣緣而聯”的蒙漢婦女群眾,為傳承民族文化共同開展剪紙等活動…… 在婦聯區域化改革創新的引領帶動下,眾多行業女性通過不懈的努力,擎起土右旗經濟社會發展的“半邊天”。溝門鎮婦聯主席霍敏說,結合“三聯三化”工作機制,鎮里還探索推行“村村聯建”“產業聯建”“親姻聯建”“區域聯建”四種模式,促進婦女群眾工作特色更加鮮明、工作受益面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溝門鎮實行的“產業聯建”,把分散在各個產業上的婦女致富能手組織起來,與有發展意愿、無致富門路的婦女結成產業幫扶對子,通過在技術上傳、路子上引、資金上幫,推動婦女之間互幫互助。截至目前,區域內的89名婦女致富能手與360名婦女結成產業幫扶對子,輻射帶動產業農戶900余戶,幫助1500余人走上產業致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