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并非高大上,只是一種選擇 三位科技創業女性談創業心經
圖為張鵬蕓(右一)、楊玉峰(右二)、劉燕(右三)在做分享 ?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富東燕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對于醫療健康要求的提高,一群關注用戶健康、擁有靈敏商業嗅覺的女性創業者涌現。她們緊抓“科技+醫療”的時代訴求,基于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結合人工智能,通過專業化研發手段創造出一批符合用戶需求的醫療產品,試圖讓每一個服務對象都能夠通過科技化手段,擁有更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近日,由北京市婦女國際交流中心與勵媖中國合作舉辦的“創業之美——女性創業沙龍” 舉行,活動以“科技、醫療與健康”為主題,翼展科技合伙成員及銷售總監劉燕、悅糖創始人楊玉峰、月精備孕管家&Peri創始人張鵬蕓,三位來自科技醫療領域的女性創業者參與了話題討論,分享了她們作為女性創業者在這個新興產業中的獨到見解和創業路上的寶貴經驗。 創業初衷: 創業有無限的想象力 劉燕曾在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任職,目前她所在的翼展科技,是一家專注于數字化醫療影像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致力于為國內外中小型醫院提供醫療數字影像解決方案,以醫療影像的數字化、移動化和智能化,來提高影像診斷效率、準確度并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我在外企工作了很長時間,甚至可以看到自己50多歲時的工作狀態,這不是我想要的。而創業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它有無限的想象力。”這是劉燕選擇創業的初衷。 悅糖嘗試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去解析人的腸道菌群。“我們給用戶在線上開‘方子’,根據用戶的身體狀況給出精準的個性化生活方式優化推薦方案,然后,用戶也可以通過我們的應用在第三方平臺上購買營養補充劑、食品,訂餐等。”楊玉峰說,“每個個體都是不一樣的,有人適合跑步,有人適合瑜伽,我們的個性化定制,就是給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服務。” 楊玉峰在IT業也做了17年時間,她想嘗試著挑戰自己,于是選擇了在自己擅長的技術領域去選擇與女性健康生活相關的項目。 “90后”張鵬蕓在研究生二年級時就開始創業。2015年,她和小伙伴們自主研發的“月精備孕管家”APP上線,與此相配套的,還有一款智能基礎體溫計。她們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和智能硬件,幫助女性充分了解自己的生理周期,科學備孕、避孕,并提供個性化、本地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及深度醫療服務。“我希望通過科技,給人類帶來更多更美好的東西。” 張鵬蕓說。 創業挑戰: 找到變現和落地點 “在創業中沒有人會因為你是女性而讓著你。”當主持人問到創業的挑戰時,劉燕直截了當地說,“所以你必須具備很多基礎的創業素質,比如好的身體,該領域的經驗等等。”劉燕說,現在創業中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帶一個全新的、適合項目的創業團隊。 對于楊玉峰而言,最大的挑戰在于從一個領域轉戰另一個完全不同且準入門檻較高的行業,“在醫療這個行業,有著比較復雜多變的政策下驅逐的市場,所以,找到一個真正可以變現、落地的點,非常難。” 一位硅谷創業者在《創業為堅》一書中寫道,在自己創業這么多年里,只有三天是順利的,在其他的日子里都充滿了各種問題。另一位創業者也在《創業者的狀態》一書中說,創業過程中有挫敗感是非常常見的。“創業就是煎熬的過程,尤其像醫療領域,是成熟周期非常長的行業。而作為女性就更難了,與男性相比,我們還要承擔更多職場上的壓力。”楊玉峰坦言。 年輕的張鵬蕓對創業比較樂觀。她說:“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坑,但只要你覺得這件事情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就要堅持,而堅持下來就一定會有奇跡發生。” 創業與科技: 讓生活變得簡單有意思 科技改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當醫療與科技相碰撞,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 劉燕介紹說,中國的影像醫生只有17萬人,屬于嚴重缺失的狀態,而通過人工智能的影像輔助系統,可以精準定位有病的片子,幫助醫生快速定位,把大量的醫生解放出來。這正是翼展科技正在做的。 楊玉峰則舉例說,如果要針對一個個體做出健康方案,一個醫生需要兩個小時,但通過悅糖的人工智能系統,上傳數據后三秒鐘之內便可得出解決方案。再比如,一個要減肥的人,如果想知道今天這碗飯的熱量,只要拍照上傳,就可以得到熱量、糖分等準確的數據指標。“一切都變得非常簡單,非常有意思,這就是技術帶來的進步。” 與此同時,三位嘉賓也都一致地認為,科技是把雙刃劍,它的快速發展會讓很多人變得冷漠和自閉。劉燕建議,在使用科技輔助工具時,要學會自律,學會更好地管理自己。 “科技這個東西不要怕它的好處,但也不要把它的負面效應無限地放大,這主要取決于如何利用它。”楊玉峰說。 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晚做不如早做 對于普通的創業者能夠給予怎樣的創業意見?三位嘉賓通過自己的創業經歷坦誠相告。 “溫柔而堅定地堅持下去,共享才可以跟更多的人共贏。”這是劉燕給創業者的建議,“創業讓我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社會,對我個人有很大的提升。如果你不把輸贏看得很重的話,我鼓勵大家去創業。” 楊玉峰認為,在創業前,首先要評判的是你自己的性格特質是否適合創業,這是很重要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第二,要評判一下對于創業,你的家人是否可以完全支持,無論你最終成敗與否。 張鵬蕓則表示,做一個全新的技術或者商業模式的探索是很難的事情,夢想很好,但落地很難。因此,她建議創業者,可以把創業項目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逐步實現,逐步落地。而創業要想堅持下來,最好的堅持動機就是,做你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且晚做不如早做。“創業不是很高大上的事情,只是一種選擇而已,你愿意做,就去做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