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 記者 吳軍華 □ 李菁雯 蔬果大棚孕育希望,脫貧致富喜上眉梢。行走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安砂鎮的鄉村,田間生機勃勃,秀麗村莊游人如織。在安砂鎮鄉村振興中,石碧村、培竹村、江后村三個村婦聯跨村聯建,組成了石碧片區婦聯,引領基層婦聯發展抱團聚力、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近年來,石碧片區婦聯充分發揮組織婦女、聯系婦女的優勢,在支部黨建工作的引領下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創新實施“六個一”工作法(即一個規范化組織架構、一個聯系婦女群眾制度、一個“黨日共學”機制、一個婦女活動陣地、一支巾幗志愿服務隊伍、一份服務項目清單),開展片區婦聯網格化管理服務,編織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服務全片區婦女兒童的一張“幸福網”,促使片區婦聯組織積極融入黨建格局,實現了“黨建帶婦建、婦建促黨建”的良好局面。 構建網格,優化組織架構 安砂鎮石碧片區婦聯主席為婦聯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片區婦聯執委成員為第一直接責任人,片區所轄村婦聯執委為包片責任人,形成了三級管理服務體系,通過實施分、片、線、點管理,做到人員定格化,工作責任化,進一步提高婦聯組織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增強婦女兒童在網格中的歸屬感、親情感,形成“其樂融融一家親”的良好氛圍,實現了婦聯工作、黨建工作與婦女需求的有效對接,優化組織架構。 建章立制,規范日常管理 石碧片區婦聯傾心打造“線上交流+線下執行”的模式,線上建立“1+N+X”的微信聯系群,由1個執委群、N個網格群和X個功能群組成;線下以“點+面”的模式打造婦聯組織前哨陣地,“點”即婦女議事會入戶,“面”即黨群服務站、執委工作室入村,構建全天候無邊界、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溝通和工作平臺,切實加強信息傳播、互動交流,提高服務效率。 大力推行“黨日共學”機制,建立婦聯執委列席片區黨組織主題學習日制度,帶動婦聯學習黨的理論和政策,提升婦聯組織履職能力。 建立婦聯執委網格履職服務清單,實行“清單式”婦聯執委履職模式,片區根據網格婦女兒童不同需求針對性地設置女性大講堂、婚姻家庭調解、心理輔導、巾幗關愛、家長課堂、文化惠民、健康教育等服務項目,執委發揮優勢特長,認領服務項目,為所聯系的網格婦女家庭提供“精準服務”。 依托載體,豐富服務項目 石碧片區以優勢特色產業為依托,結合康養生態旅游等項目,婦聯執委、農村致富帶頭人示范帶動。今年以來,婦聯執委積極發展黑雞、黑蛋、黑豆、黑米、黑鴿等五黑產業,通過現場觀摩學習等形式推廣農業技術,并與貧困婦女結對幫扶,發展各種形式的互助組、合作社,帶動周邊婦女群眾發展生產,共同抓好精準扶貧脫貧服務,為鄉村振興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婦女工作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