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耿興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推動我國扶貧事業取得了彪炳史冊的歷史性成就,創造了了不起的人間奇跡。 沒有貧困婦女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社會。全國和各級婦聯組織積極貫徹黨中央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決策部署,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精準施策、共同發力,推動“巾幗脫貧行動”在基層落地生根,助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精心部署,扛起脫貧攻堅政治責任 幫助婦女擺脫貧困是維護婦女生存權和發展權的一項重要工作。婦聯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近年來,全國婦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把積極做好婦女脫貧工作作為責無旁貸的重大政治責任,找準工作切入點和結合點,下更大的力氣,拿出更實的舉措,協助黨委政府,不讓一個貧困婦女在小康路上掉隊。 2015年,全國婦聯啟動實施“巾幗脫貧行動”,2016年,在甘肅隴南召開“巾幗脫貧行動”推進會。全國婦聯還先后聯合國務院扶貧辦、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出臺《關于在扶貧開發中做好貧困婦女脫貧致富工作的意見》《關于在脫貧攻堅戰中大力推進小額貸款促進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婦女脫貧致富的通知》等10多份文件,提出了加強貧困婦女培訓、支持貧困婦女創業就業的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惠及更多貧困婦女。 全國婦聯領導同志先后16次帶隊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開展調研,指導推動婦女扶貧工作。全國婦聯主席沈躍躍就“巾幗脫貧行動”進行研究部署,赴湖南、江西、河北等地了解婦女脫貧情況、慰問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實地解決婦聯扶貧工作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黃曉薇2018年8月任職以來,組織學習《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撰寫學習體會文章,結合實際研究婦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具體舉措,把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落實到婦女脫貧攻堅具體實踐中。 志智雙扶,激發貧困婦女內生動力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各級婦聯充分發揮獨特優勢,注重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扶能力,引導更多婦女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人人參與、人人盡力。 充分發揮6700多個婦聯網站及新媒體平臺、90多萬個姐妹微信群、70萬個社區“婦女之家”的作用,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效、黨和政府關于脫貧的各項惠民政策,不斷增強婦女脫貧的信心和決心;通過舉辦“巾幗脫貧”懇談會、“小康路上姐妹同行”等活動,講好婦女脫貧故事,讓先進典型做給婦女看、帶著婦女干。近年來,各地婦聯共舉辦懇談會、勵志講堂等扶貧宣傳活動4.8萬場,發放宣傳資料1600余萬份,吸引近615萬貧困婦女參與。 全國婦聯聯合農業部等有關單位共同編寫發放《農村婦女脫貧攻堅知識叢書》8萬冊;在中西部地區舉辦深度貧困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巾幗脫貧示范培訓班百余期。各級婦聯積極爭取資源,共組織400多萬貧困婦女和基層婦女骨干參加種植養殖、鄉村旅游、家政服務、手工編織、農村電商等各級各類培訓,不斷提升婦女脫貧能力。 新疆婦聯以南疆四地州為重點,大力開展“新時代新女性素質提升”宣講活動6萬余場,用民族婦女聽得懂、聽得進、接地氣的活動形式,把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民族團結、就業創業等內容講到位、講入心,引導貧困婦女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廣西婦聯以5000個貧困村為主戰場送教上門,將“大篷車”開進壯鄉侗寨、開進山歌賽場,有步驟、有重點地實現貧困村婦女“應訓盡訓”,不斷提升貧困婦女自我發展能力。 聚焦產業,助力貧困婦女拔“窮根” 發展產業是幫助貧困婦女脫貧的根本之策。全國婦聯立足實際,聚焦精準,多措并舉,著力抓好婦女優勢特色產業,確保婦女脫真貧、真脫貧、穩脫貧。近年來,配合扶貧部門發放扶貧小額信貸610億元,在貧困縣創建近7000個婦字號基地,建立2560個婦女手工協會,扶持女性參與休閑農業、婦女手工、鄉村旅游、巾幗家政、農村電商、種養加等產業,助推400多萬名貧困婦女增收致富。 靈巧雙手織出幸福新生活。引導各地婦女“宜剪則剪、宜編則編、宜繡則繡”,通過一針一線擺脫貧困。內蒙古婦聯啟動實施“布絲瑰行動計劃”,面向農牧區貧困婦女開展民族手工藝培訓,參訓婦女承接了約17萬元的手工藝品訂單;貴州省實施“錦繡計劃”,帶動從事手工產業及輔助行業的婦女近50萬人,發展特色手工產業產值達60億元。 巾幗家政讓貧困婦女有業可就。全國婦聯始終把引導貧困婦女從事家政服務作為助推脫貧的一項重要舉措抓緊抓實,培育了山東“陽光大姐”、江蘇“好蘇嫂”、河南“雪絨花”等一大批巾幗家政品牌,幫助更多婦女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甘肅省婦聯實施“隴原妹走出去”計劃,僅2018年就組織近2萬名貧困婦女參加家政培訓,成功向省內外輸轉7747名,月收入達到3500元以上。 電商扶貧拓展婦女增收新路徑。以14個連片特困地區、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培育了“母親電商”“吉林網姐”“龍女電商”“八桂鮮”“雪蓮花開”等巾幗電商品牌,幫助更多婦女放下鋤頭、拿起鼠標,實現創業增收。遼寧省婦聯在京東電商平臺建立了全國首個“巾幗扶貧館”,為貧困婦女拓寬增收渠道;湖北省婦聯與阿里巴巴開展合作,為1330名困難女性提供了電商培訓與孵化服務,其中895人開店創業,435人在淘客、云客等就業,人均增收730元。 綠水青山鋪就婦女致富路。在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厚重的貧困地區,引領婦女參與發展農業新產業新業態。安徽省婦聯通過統一培訓、統一承諾、統一標識等“五統一”管理,發展425個“徽姑娘”農家樂,在“徽姑娘”品牌鏈帶動下,全省由女性領辦創辦的各類實體6000多家,輻射帶動25萬多名婦女創業就業;江西、貴州、陜西等婦聯充分挖掘革命老區基因文化,帶領婦女走出了一條依靠紅色旅游脫貧的致富路。 此外,各級婦聯多措并舉積極探索婦女脫貧新路徑,有效解決婦女脫貧難題。甘肅省婦聯爭取專項資金1000萬元,發展“巾幗扶貧車間”,做到深度貧困縣區、鄉鎮全覆蓋,幫助更多婦女實現了“掙錢顧家兩不誤”;河南省婦聯實施“巧媳婦”創業就業工程,帶動100多萬名農村婦女實現就地就近就業,達到了“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片”的良好效果。 多方參與,凝聚巾幗脫貧強大合力 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全國婦聯注重做好“聯”字文章,充分發揮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等公益平臺作用,募集社會資金39億元,為貧困婦女兒童送去黨的關懷及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配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實施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項目,分別為全國8000多萬名、1500多萬名農村婦女進行了宮頸癌和乳腺癌免費檢查,實現了832個貧困縣全覆蓋;實施農村貧困母親“兩癌”救助項目,積極爭取財政部中央彩票公益金13億元,加上募集的社會資金,累計救助13.22萬名貧困患病婦女,有效防止了婦女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實施“母親健康快車”“春蕾計劃”“消除嬰幼兒貧血行動”“安康行動”等公益項目,惠及貧困婦女兒童近770萬人次;開展“讓愛留守·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特別行動”等關愛活動16萬余場次,363萬留守兒童參與其中;充分發揮女企業家協會、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女醫師協會、中國老區促進會婦委會等團體會員和婦聯執委、常委、專掛兼婦聯干部的作用,深入貧困地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送科技、送健康、送知識”下鄉和“手拉手”結對幫扶活動,推進健康脫貧、教育脫貧,推動解決與婦女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就業、醫療等問題,不斷增強婦女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打贏脫貧攻堅戰任務艱巨、使命光榮。在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全國和各級婦聯組織將持之以恒做深做實“巾幗脫貧行動”,團結帶領廣大婦女為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一公里”,發揮好“半邊天”作用,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