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貴州妹子楊勝英被福建省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還被評為“福建省優秀進城務工人員”。
四年前的春節,楊勝英無意間看到福建長汀縣勞務派遣公司的招聘簡介,幾天后,她就從老家來到福建。長汀縣勞務派遣公司幫助她簽訂了勞動合同,辦理了各種社會保險,她很快成為安踏體育用品公司的一名車工。隨后幾年間,楊勝英憑借自己的勞動成為一名組長,月收入2000多元。
在福建省,像楊勝英一樣,通過勞務派遣,成為公司優秀員工的例子不勝枚舉。截至今年8月,全省勞務派遣在冊員工達52.66萬人,全部勞務派遣員工100%簽訂勞動合同,100%按時足額發放工資,98%以上派遣員工參加了各類社會保險。
這得益于福建省在全國首創的“派遣就業、技能培訓、社會保障、依法維權”四位一體的勞務派遣模式。
5年前,福建就業處于比較嚴峻的形勢。疾風暴雨式的“兼并、破產、下崗分流、實施再就業工程”的國企改革,使得大量工人下崗。福建省勞務派遣協會會長、原福建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王克益回憶說,全省還有將近400萬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的就業需求也逐年增加。
另一方面,隨著福建省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眾多企業需要有良好技能素質的勞動者又嚴重缺乏,“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各種中介機構應運而生。
“但由于服務機構良莠不齊,不法中介魚目混珠,就業服務機構的誠信度缺乏與政府部門監管難以到位,坑蒙拐騙時常發生。”王克益說,不法業主拖欠工資、隨意克扣、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事經常曝光。勞動者社會保障參保率十分低下,合法權益難以維護。
2003年9月3日,福建省成立了首家勞務派遣公司——福建省勞務派遣服務有限公司。
勞務派遣公司不同于社會上其他中介機構,中介機構只負責將勞動者介紹給用工單位,而勞務派遣是勞務派遣公司和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勞務派遣公司是勞動者的娘家,一方面可以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可以為各類不同經濟成分的企事業單位派遣經過技能培訓的合格勞動者。
2004年底,福建省率先在全國第一個以省政府名義出臺了《關于開展勞務派遣工作的若干意見(試行)》,對勞務派遣企業的總體要求、性質特征、派遣范圍和對象、勞動關系、勞動合同、派遣協議、適用范圍和試點等方面都作了明確界定,使全省勞務派遣有章可循,此后又陸續制定下發了6個規范性配套文件,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政策體系。
目前,福建省勞務派遣組織已達114家,其中按統一名稱、統一模式、統一運作機制成立的隸屬于各級勞動保障部門的勞務派遣機構有94家,在全省市、縣(區)、鄉鎮(社區)以及部分村都設有勞動保障事務所和勞動保障服務站,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省的勞務派遣組織網絡。 (記者 沈汝發)
(責編:謝添實)
- 2008-09-25泉州晉江啟動支援通濟勞務工作
- 2008-09-19榕與彭州簽訂三年勞務對接協議書 每年千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