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快城市化進程,推進環三都澳城市群建設
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進程,優化城鎮空間布局,鼓勵沿海地區城鎮率先發展,提高城鎮承載能力。強化中心城市地位,推動環三都澳城市群建設,建立布局合理、結構協調、功能明確、特色鮮明的城鎮體系,形成
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到2020年,城鎮化水平基本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一)加快建設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立足環三都澳區域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區位優勢,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推進環三都澳城市群發展,統籌區域內各項建設,突破行政區劃限制,做大做強中心城市,推進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縣域城市為骨干、小城鎮為基礎的環三都澳城鎮體系。要按照臨海、跨海、環海“三步走”戰略,高標準、高起點做好中心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各類專項規劃及城市景觀設計,加快城市綜合交通、市政設施、園林綠化、社會事業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金融、物流、高端商務、濱海休閑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增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各縣(市)要按照“產業做強、規模做大、功能做優、環境做美”的目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發展實力,提高帶動能力,使其成為縣域產業、人口聚集的重要載體。加強小城鎮規劃,擇優發展小城鎮,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建制鎮發展成為中心鎮,促進農村人口與產業向中心鎮集聚,推動小城鎮建設規模化、特色化,成為連接城市和農村的重要節點。
(二)全力打造城市綠色宜居環境。依托青山碧水自然生態環境,突出濱海城市景觀特點,協調城市建成區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強化內部景點組織,整合提升城市公園、中心廣場、街頭綠地,改造完善濱海、濱河、道路綠地,建設城市公共綠地景觀節點,形成縱橫交錯的城市綠色景觀脈絡。建立環境友好、地域特征明顯的城市生態景觀系統,凸顯綠色宜居的城市環境。中心城市的建設要結合豐富的自然地貌,利用城市邊緣與自然山體、水體的過渡帶,著力構建濱海休閑旅游和環東湖景觀體系,打造“山、海、湖、島”渾然一體的濱海生態城市核心景觀。力爭2010年中心城市和福鼎市創建省級園林城市,2015年前中心城市、福鼎、柘榮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霞浦、福安、屏南創建省級園林城市,2020年前各縣全面創建省級園林城市,部分縣(市)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
(三)著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城市路網、公交、電力、供水、廣電、信息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構建適應環三都澳城市群快速發展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道路標準和路網密度,完善城區路網結構,促進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加快建設濱海大道、三都島跨海大橋、溪南半島大橋,完善中心城市便捷道路交通網絡,提高中心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優化城市公共交通組織,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拓展延伸城市公交線路,建設城市公交快速通道,方便市民出行。完善和提升城市配套公共服務體系,使城市公共服務業綜合承載能力和公共服務設施保障能力與人口集聚程度及發展速度相適應。加快學校、醫院、體育館、文化中心、汽車站、火車站、商貿街、賓館、市場、休閑娛樂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城市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快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進程,推進城市污水管網延伸和垃圾中轉站等環衛配套設施建設,逐年提高城市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加大環境衛生治理力度,全力提升城市環境衛生質量。合理規劃、適時推進跨區域跨流域水資源配置工程,加快城市水廠及管網建設,保證城市供水能力適度超前。加快城市堤防建設,提高城區防災減災能力。
(四)切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創新,適時組建綜合執法局,有效集中行政處罰權,同時強化執法監督,不斷提高管理效力。強化城鄉規劃效能監察,加大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整治活動,不斷提高城市綜合管理水平。創新城市經營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道路、公交車、廣告牌等公用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加強市民教育,充分發揮城區、街道、居委會的作用,搞好區域共建,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市民樹立城市理念,提高市民文明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