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行動表明全球“掃黃”決心
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眾多便利,同時也成為色情信息牟取暴利的工具。兒童和青少年則成為色情網站最為脆弱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紐約時報》本月19日披露的美國青少年參與網上色情活動的黑幕稱,全美至少有五百多個由青少年創辦并以賺錢為目的的“裸聊”網站,且每個都擁有數以萬計的色情圖片。而據法國的一個調查顯示,在14歲的青少年中,有61%至少看過一部色情影片。這些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其他國家同樣存在這類嚴重的甚至更嚴重的問題。因此,各國積極采取措施治理網絡色情,對于打擊網絡犯罪、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打擊色情網站的措施各有不同,但都表明各國處理網絡“毒瘤”的決心。韓國政府為了加強網絡安全的監管,從2002年起推動實施網絡實名制,同時還專門設立了一個24小時運行的“非法有害信息舉報中心”,由專門人員進行監控。而德國警察局則24小時跟蹤分析網絡信息,調集專門的技術力量進行“網上巡邏”。
未來“掃黃”還需主打兩張牌
色情網站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變得更加頑固且表現出新的特點。例如,一些涉“黃”網站能夠通過技術手段屏蔽來自互聯網的訪問,或以設置兩種不同內容的網站頁面的方式來逃避監管。同時,色情網站已出現國際化趨勢,網站的服務器、網站管理者以及受眾可能都不在一個國家,這對監管部門來說無疑將增加監管難度。因此,當前要有效地實現“制黃”、“脫黃”,主要還是主打“技術”和“立法”兩張牌。
在技術上,只有研發新技術,監管才能有效實施,黃色網站才能被屏蔽、過濾。在立法上,有人認為“只有將那些成熟的倫理規范適時地轉化為法律法規,才能構筑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而事實上只有建立更加完善的監管和懲治制度,才能從根本上清除手機淫穢色情網站生存的空間。
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各國“掃黃”還需要不斷地加強合作、互助,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因為即使各國國情的不同,但不同之中還有相同之處,就如業內人士所言:在差異中求共識,必將是未來各國開展網絡安全與保護的發展趨勢。
- 2009-12-23手機掃黃運營商無恙 部分專家認為避重就輕
- 2009-12-23打擊低俗信息 福建電信多項措施凈化網絡環境
- 2009-12-22法制日報:掃黃風暴劍指互聯網和手機網站
- 2009-12-22工信部:明年底前基礎電信企業不再新建WAP網關
- 2009-12-22羅瑞明:堵截手機“黃禍”事在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