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美,森林覆蓋率超過78%
綠色龍巖以生態優勢促科學發展
龍巖下轄7個縣市區,個個都是當年中央蘇區縣。走在龍巖境內,滿目青山,到處是醉人的綠意。國家衛星遙感監測表明,龍巖境內的森林覆蓋度,超過78%。
用好生態優勢,邁向科學發展,是龍巖正在經歷的最深刻的變遷。
現在的龍巖中心城區,藍天白云令人賞心悅目。僅在四五年前,情況還不是這樣。龍巖石灰石儲量約占福建的1/3,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發展起來的水泥工業一直是閩西老區的支柱產業之一。水泥業迅猛發展的同時,龍巖中心城區卻常年籠罩在灰霧之下,每年空氣質量達到良好的天數一度只有180來天。
工業結構要轉,發展方式要變!龍巖市委市政府痛下決心,從2006年開始,龍巖逐步關閉中心城區18家水泥污染企業26條(臺)水泥立窯生產線,每年減排煙塵、粉塵7460噸、二氧化硫1098噸。
古田鎮已經成為一個成功典范。當地也曾以小水泥等為支柱,帶來嚴重污染,如今,古田全面關閉污染企業,“山上種茶種竹,田間種花種菜”,生態立鎮,旅游活鎮,紅色旅游帶動“食住行游購”要素開發,生態觀光農業成效初顯。去年古田鎮農民人均收入5380元,會址景區獲評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入選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
政府的發展理念在變,群眾的生產方式也在變,老區人民的環保意識也在變。
經濟發展從求快到求好,這是科學發展的理念更新。“發展經濟,也要護住綠水青山!”龍巖最近出臺的對接中央和福建省的加快建設海西意見中,將“提升生態建設水平”單列一部分,提出要“保持山清水秀”、“發展循環經濟”、“打造海西生態旅游區”、“爭創生態品牌”。
在上杭縣,2007年組建了福建省第一個民間群眾性河流環保組織——上杭縣汀江環境保護協會。協會成立后,城區橫灘新飲用水源如何規劃保護,他們參與;城區污水處理廠如何建設,他們提建議;政府推廣零排放養豬技術,他們幫助宣傳。全縣現已建設沼氣池15.86萬立方米,生化塘1.8萬畝,推廣生物發酵墊料技術3萬多平方米,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汀江流域得到保護。
“既要引資,更要選資。只要是不符合產業導向、經濟效益差、投資密度小、帶動效應弱的項目,我們均婉言謝絕。”老區招商也已經不再“撿到籃子就是菜”。上海一家公司興沖沖地找到長汀招商部門,表示要在當地興建一座五金電鍍工業園區。經過研究,招商部門婉言謝絕了客商的投資熱情——項目不符合長汀的產業規劃和環境規劃。
科學發展,意味著把規劃和管理提升到新高度。在堅持“一張藍圖管到底”的基礎上,龍巖市已經確定,實行退城入園,中心城市“一重山”范圍內今后不再新上工業項目;鄉鎮工業集中區與居住區要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工業項目引向重要通道沿線的工業集中區。
- 2009-12-18古田會議80周年 海西網上投洽會a>
- 2009-08-07龍巖市積極籌備紀念古田會議80周年系列活動
- 2009-07-27紀念古田會議80周年展覽:逾百照片文物免費展出
- 2009-07-21紀念古田會議80周年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