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12月31日訊(本網記者 陳曉燕)到2011年,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將達到4450億元,年均增長19.3%。最近出臺的《福建省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裝備制造業的具體實施步驟、關鍵突破點有哪些?與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有哪些?記者近日采訪了省經貿委相關負責人及有關行業專家。
夯實基礎 提升優勢產業
近年來,福建省裝備制造業的總量及規模不斷擴大,但裝備制造業的基礎還比較薄弱,產業總量在全國各省市中的排名落后于福建省經濟總量的排名。在國際金融危機下,福建省裝備制造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進一步顯現。
如行業發展不平衡。工程機械、電工電器、環保設備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數控機床等基礎裝備、基礎零部件發展滯后,裝備業基礎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缺乏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運作機制,產業機械技術水平普遍不高;對本省主要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不強。缺乏發展重大成套設備的能力,福建省經濟建設中市場需求量大的大型成套化工、冶金、發電設備以及高精度數控機床等需要進口或從省外采購。
基于此,實施方案提出,夯實基礎,突破生產薄弱環節,提高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促進產品升級,注重突破裝備制造業重點產業薄弱環節,推進基礎工藝、基礎件技術進步,為全行業今后發展創造條件。
根據實施方案,福建省將提升工程機械、電工電器、環保設備等裝備制造業優勢產業。發展高可靠性智能化裝載機、機電液一體化大噸位挖掘機、大噸位混凝土攪拌施工設備、路面施工設備、港口機械等,支持工程機械零部件的技術提升,提高工程機械產品質量,擴大工程機械產品領域與品種;進一步提高電機電器產品檔次,發展高效電機、特種電機和新能源發電設備。輸配電設備行業重點發展智能型、超高壓開關柜及節能低耗變壓器,淘汰低水平簡單組裝型企業;電線電纜行業發展高電壓等級和高效節能產品;環保設備制造業要擴大大氣污染治理設備領域和品種規模,提高產品技術水平,支持發展固體、液體污染物治理設備以及垃圾焚燒處理裝置等生物質能源技術裝備。
推動基礎裝備、基礎零部件和基礎工藝發展。發展高速、精密、復合數控機床和配套關鍵零部件,發展大型、精密模具;攻克高中壓液壓件關鍵技術,解決工程機械關鍵配套件問題;進一步發展高精度、高速度、長壽命的軸承、齒輪等傳動裝置,為乘用汽車、風機等配套。推廣鑄鍛節能環保新工藝,在產業集群和工業集中區集中建設裝備技術水平較高的鑄造、鍛壓、熱處理、表面處理等基礎配套工藝企業,對污染實行集中治理。
- 2009-12-302009海西新跨越之縣級城市建設
- 2009-12-252009海西新跨越之冬日里的暖流
- 2009-12-252009海西新跨越之海西新動力①
- 2009-12-242009海西新跨越之年終沖刺
- 2009-12-242009海西新跨越之百姓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