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成為腐敗官員“藏身之地”
不可否認,目前公眾對有些地方政協官員頗有微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類政協官員非但不能反映民意民聲,高質量地參政議政,推進社會民主進程,還搞腐敗,在社會上造成惡劣的影響。
據本刊記者調查了解,地方政協官員頻繁落馬,與近年來有些地方在政協官員選拔任用工作中降低了標準有關——有些因年齡、政績、口碑等原因,不能繼續留任或提拔到黨委、政府任職的官員,往往會被安排到政協崗位上。
多位受訪的地方組織部門工作人員也坦言,目前不少地方對政協在我國政治體制中的地位認識并不到位,政協往往被認為是一個“無權、無為、無用”的“陪襯”機構。“隨著官員退休的制度化,近年有大批官員退‘二線’,如果不重視政協工作,就很容易把政協變成官員安置場所。如果選人用人把關不嚴格,會導致一些官員被‘帶病提拔’,使政協淪為腐敗官員的藏身之地。”北京市委組織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年輕干部認為。
本刊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對政協工作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有些地方把政協職位當作一種榮譽或獎品隨意亂送,在降低了政協成員基本標準的同時,也降低了參政議政質量。更嚴重的是,也給了一些腐敗分子可乘之機。
“有些地方的企業家或富人,只要做了一點公益事業,在社會上博得一些名聲,通過一些關系就可進入政協做政協委員。”曾廣宇告訴記者,“如果運作得好的話,有些還可直接成為地方政協常委。”
“一些地方政協官員落馬人數急增,其中還與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和地方黑惡勢力作祟有關。”南開大學教授齊善鴻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有些地方為了經濟增長,熱衷從政治上拉攏利稅大戶,以至一些道德低下、富而不仁的私營企業主或富商老板混入政協成為委員,甚至政協常委,而這些頭銜,又為他們從事非法活動提供了保護傘。”
據報道,在重慶“打黑風暴”中,不少黑幫人物就在政協任職。比如重慶渝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黎強,有一個顯赫的頭銜——巴南區政協常委;重慶今普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天倫,任重慶市大渡口區政協委員;重慶市華廈建筑公司總經理賀倫江,任渝北區政協委員。
- 2010-01-08為官先要遏制權力欲
- 2010-01-08新華時評:懲治腐敗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
- 2010-01-08科研院所反腐也不能寄望于教育
- 2010-01-08“限桌反腐” 真的管用?
- 2010-01-08財產申報從“一把手”開始用意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