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長突出“三個轉變”
萬崇偉表示,去年福建省財政工作通過實現“三個轉變”,促進保增長工作順利進行。
一是由“財政直接投入”向“社會多元化投入”轉變。在當前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況下,單純依靠財政資金直接投入促進經濟發展,其作用十分有限。為此,福建省轉變財政主體型投入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形式、多層次的資金投入體系。
2009年,通過調整支出結構、整合專項資金、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省級財政共籌集中央擴大內需投資項目地方配套資金29.43億元,并及時撥付中央下撥的28.49億元新增投資資金,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帶動投資達150億元。通過加大對“6·18”等的扶持力度,積極促進項目成果轉化。通過設立省級企業資金鏈應急保障周轉金和創業投資資金,成立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公司,建立產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銀行貸款風險補償、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補償及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等,著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2009年,全省備案的擔保機構共260家,年度擔保總額373億元;金融機構新增授信500萬元以下企業貸款35億元。
二是由“單一財政資金支持”向“資金、政策、服務并舉”轉變。單一的財政資金支持,對企業來說僅是杯水車薪,收效不明顯。2009年,福建省財政轉變以往過于倚重資金扶持的做法,更加注重通過發揮財政政策的引導作用、財政管理的服務作用,綜合運用財政手段支持和促進經濟發展。
在資金方面,進一步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在年初預算安排2009年外貿專項資金3.29億元,比上年增加75%的基礎上,省級財政追加安排4億元,用于外貿保規模、擴增量。在省級財政大幅度增加對企業投入的基礎上,籌措2億元,支持組建非營利、政策性省級再擔保機構,進一步改善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首期安排6億元,建立省級創業投資資金,加快產業振興和發展。
在政策方面,認真落實省政府出臺的幫助企業融資、技改、擴大市場等在內的36條措施和促進外貿發展、轉型升級的35項扶持政策。落實結構性減免稅政策,包括增值稅轉型、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一、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率調整、新營業稅條例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稅調整等,影響福建省地方級稅收約40億元。加強政策調研,提出調高福建省傳統產品出口退稅率等9項建議,獲國家采納,預計每年為福建省企業多爭取出口退稅資金約12億元,有力支持出口生產企業發展。積極發揮政府采購功能,鼓勵優先采購節能、環境標志、自主創新產品。加大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力度,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約25億元,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在服務方面,加強政策宣傳,通過舉辦培訓班,開展政策解讀等多種形式,提高政策知曉率和執行率。加快公文運轉和資金撥付,通過規范工作流程,加強資金跟蹤問效和政策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確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政策早落實、早到位。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及時為企業答疑解惑,共同破解發展難題。
三是由“分散投入”向“集中財力辦大事”轉變。繼續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原則,有效運作,把錢用在刀刃上。2009年,福建省財政通過統籌政府預算內外資金,籌集57.9億元用于支持和帶動社會資金投向鐵路、公路、港口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省直部門和上下級財政資金整合力度,集中財力投向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點工作,如:統籌省級相關部門資金1億元,用于支持軟件產業發展。整合省級和地市重點流域水環境整治資金以及地方債券資金18.2億元,用于支持“六江兩溪”等重點流域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此外,省級財政還追加安排3000萬元,福州、廈門各安排3000萬元,由省統籌用于流域治理。統籌9000萬元,用于160個鎮、2780個建制村環境整治。加大結轉結余資金統籌力度,對部門連續結余兩年以上的項目資金,統籌用于本部門新增開支,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 2009-12-12省財政專項資金支援不發達地區 重點投三個方面
- 2009-11-16省工商新規:受理舉報七日內核查 省財政支持高校擴大就業工作
- 2009-10-22省財政加大節能技術改造補助 助推閩企節能降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