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實行雙軌制、各個城市間有不同的繳納比例、城鄉之間養老制度存在巨大差異——這就是我國的養老制度現狀,它代表了中國社保制度的分裂格局。要實現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和保障社會公平,就必須改革以養老金制度為代表的現有社保體系,早日破除重重藩籬,實現全民共享、標準統一的基本社會保障。
就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就社保改革傳來不少好消息。曾任國家人事部副部長、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的全國政協委員步正發披露,我國正在構建完善的養老保險體系,所有人、所有單位繳納養老保險費和享受待遇將一視同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也透露,今年將實施跨省流動人員的醫療保險的轉移接續問題,同時還要解決城鄉之間的統籌協調問題。
從這些訊息中,我們可以看到涇渭分明的社保體制壁壘正在松動,不過社保改革牽涉面廣、觸及各方利益,需要突破的障礙也絕不止一兩個不公差別。
以養老保險為例,現存就有三個不同層次。最高層的是黨政機關以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后拿退休工資,享受年金。中間層是企業員工,他們參加企業養老保險制度,退休后領取退休金,除了少數壟斷性國企和部分外企,企業人員退休金總體水平與前一層次相差甚遠,自2005年起,企業職工退休金已連調六年,卻未趕上公務員系統退休人員的一次提升,就是一個例子。在這個體系中,最底層的是個體戶、無業者、農民工以及眾多生活在農村的農民,他們依靠自己投保或者沒有基本養老保險。
即使在這三個層次內部也有很大差別。以企業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來說,不同省市、不同企業之間,高的地方有20%,低的不過8%-9%。既然工資基數差異已足以反映地區間收入差距,為什么不能統一單位繳費費率呢?各地方人為地拉開退休金待遇,或許能夠吸引一些投機性企業落戶,但是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保體系健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由人民網發布的兩會期間最受網友關注的十大話題中,“養老保險”高居榜首,其中超過八成以上的網友認為退休金制度不合理。可見,絕大多數民眾希望改革養老保障機制。
像養老保障這樣的多種差別,也同樣存在于醫保、失業保險等社保體系中,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看得見的社會不公,已越來越成為影響社會就業平衡、人才合理布局、社會和諧的制度性羈絆。目前全國社保“一卡通”已經著手施行,但必須承認尚未達到“理想狀態”。要一下子消除所有社保差別也不現實,但是逐步縮小基本社保差別,已經成為一種共識,民意的期待理應推動更多實在的舉措。
- 2010-03-09全國人大代表雷金梅建議:完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
- 2010-03-09福建開建車險聯合信息平臺 三種途徑 解決村醫養老保險 福廈高鐵客運最快26日開通 持動車票游廈門可打折
- 2010-03-09全國人大代表雷金梅建議:完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
- 2010-03-09福建開建車險聯合信息平臺 三種途徑 解決村醫養老保險
- 2010-03-09養老改革:機關與事業單位應“齊頭并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