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網絡監管毫不手軟
2008年11月5日,也就是奧巴馬贏得美國總統選舉一天之后,一名叫內森瓦恩斯的美國男子向美國陸軍征兵司令部發送恐嚇奧巴馬的郵件,威脅要刺殺奧巴馬。不過很快,他便被警方逮捕,面臨最高5年的監禁刑罰。
許多西方國家都標榜言論自由,乍一看,它們對互聯網似乎沒什么管制。但實際上,隨著互聯網的日益發展,網絡犯罪和利用網絡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日益猖獗,像美國一樣,很多西方國家政府和社會,都對互聯網衍生出的問題深惡痛絕,對網絡監管日益嚴密,對網絡犯罪打擊也絕不手軟。
美國立法解決監管權爭議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對寬帶互聯網服務的監管權引起了爭議。在聯邦通信委員會看來,它有責任維護互聯網服務的公平環境,即“網絡中立”。“網絡中立”原則要求互聯網運營商平等對待所有互聯網內容和訪問,防止其從商業利益出發控制傳輸數據的優先級,保證網絡數據傳輸的“中立性”。
聯邦通信委員會過去一直是美國互聯網服務的監管者,但它的監管權力并不很清晰。由于有線電視巨頭、網絡運營商科姆卡斯特公司一案,這個問題浮出水面。科姆卡斯特公司2008年初承認,它們暗中對比特彗星(BT)公司的數據流量實施控制,“出于保證網絡傳輸通暢”的考慮,有時會在高峰擁堵時段“延遲”基于BT協議的文件上傳和下載。聯邦通信委員會當即指出該公司的做法違反了互聯網基本原則,責令其改正。科姆卡斯特公司不服,上訴到法庭。今年4月,聯邦上訴法庭稱,聯邦通信委員會沒有對寬帶互聯網服務的監管權。
日本加大監管力度構筑安心、安全網絡社會
7月12日,東京、大阪等9個地區的警察一起出動,搜查22處住宅,繳獲了大量網上流傳的淫穢圖像,逮捕15人。
網絡在日本高度普及,被視作國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有害、違法信息不斷增多,其危害也在擴大。日本警察廳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被檢舉的網絡犯罪達到6690起,比上一年增加369起,是5年前的2倍,為統計以來的最高值。
虛擬世界里,多樣、復雜的信息快速流動。為保障網絡安全,日本政府采取了眾多措施,并計劃今后不斷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