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加強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源的建設。一是主動攜手國家大研究院、大研究所、知名大學和央企等,積極引進各類人才,比如說福建省福州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建設海西研究院,計劃在2013年前投資十億元,建成一院四所一中心,面向全球新招聘引進350名學科骨干。目前正在邊建設邊承擔項目,重點在結構方面、新能源材料,激光技術基層與應用、先進動力等15個領域突破若干關鍵核心技術;二是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創新產學研聯合模式,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團隊,設立省高校產學合作科技重大項目和工藝類科研院所基本科研專項,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予以支持,目前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52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2個;三是促進高效服務產業對接會,在相關設區市專門設立了高效技術轉移中心的分中心,向市縣區和企業推進資助研發和技術先進、應用性強的項目成果,比如說開展福建高校閩西行活動,組織福州大學、廈門大學等省內18所高校到龍巖進行企業對接,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成功對接三十個項目,促進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與龍巖市達成產學研合作的常態化,推動高效科技力量向地方滲透,研發力量與企業融合,從這個實踐當中,我們意識到科技成果只有和企業緊密的協作,才能夠有其強大的生命力。
四是深入實施科技重大專項,把有效的科技資源集中到科技發展的重大關鍵領域,組織協同攻關。2004年以后,累計安排科技經費4.2億元,聚集社會各方面投入28億元,共獲得發明專利127項,標準18項,有12個重大項目列入國家科技支持計劃,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比如核心技術成功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和技術壟斷,每年為國家減少技術開支上百億元,數字音頻處理芯片成為全球MP4芯片的著名品牌,使全球數字多媒體的制造成本降低50%以上。
五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福建省頒布了《福建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出臺了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創新英才培養等建設,用五到十年的時間,引進三百名左右,來自海外和一大批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到2015年全省將建成兩百個左右產業形成高地、國內一流的產業創新團隊,在引進培養創業創新方面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給予每位從海內外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一定的資金補助,并在住房、工作場所、科技項目的申請和子女就學、配偶就業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優惠,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政策,不斷地壯大創新和創業主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