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加快提升產業技術含量和結構的層次。近年來,我們省加快產業的高端化高新技術產業化,促進科技和產業結合,目前我們省擁有兩個國家級國家技術開發區和四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形成了以福州和廈門為龍頭,高新技術產業帶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格局。第二是在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選定了節能環保、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和海洋工業、信息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加快發展。三是在傳統產業方面,持續深化技改提升,對重點項目技改貸款給予重點支持,對投資給予補助,在紡織服裝鞋業、建材、冶金等領域,產業比較優勢得到了強化。比如通過省市聯合推進莆田制鞋專項,生產的足球鞋節能30%,化學用品實用量降低了80%,關稅由37.5%下降到12.5%。又比如絲織企業、設計制造一體化的示范推廣工程,示范推廣和經營管理信息化的示范推廣,大大提高企業設計精度和設計效率,降低原材料的損耗,縮短供應鏈的距離,實現閩建制造,建造周期縮短的54.6%,使客車企業的周期縮短了50%,交貨期縮短30%,成本降低20%,這些可喜的成果表明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緊密結合安排具有無比廣闊的前景。
七是進一步完善創新機制,一是完善部省會商制度,與科技部、中國科協溝通聯系更為密切,得到更多的政策項目和資金的支持,成為我們省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二是探索科技與金融緊密聯系的辦法,科技計劃項目制造、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試點,積極培育科技型企業上市,設立省創投引導資金,完善創業風險補償機制;三是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開展知識產權,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搭建知識產權優勢服務和展示交易平臺;四是創新科技服務三農,服務社會的服務機制,加強農業發展、節能減排、防災減災、城鄉建設等領域關鍵技術的技術公關,完善科技基層推廣服務體系、科技特派員專家服務團、農業技術員的工作機制,使科技更好地惠及民生。五是積極開展海峽兩岸學者海西創業行動,成立兩岸學者創新創業優先中心。福建成為大陸首個建設海峽兩岸科技產業科技基地的省份,閩臺科技合作的空間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