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設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重要基地,構建現代產業支撐體系。近年來,我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制定實施14個重點產業調整振興方案,壯大38個重點產業集群、21個成長型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推動發展廈門火炬高新區電子信息、福清融僑開發區光電顯示、福州高新區、泉州臺商投資區等12個千億產業集群(基地),以及若干個500億級產業集群(基地),建設湄洲灣、古雷2個大型石化基地,打造50家年銷售收入超百億企業。目前三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34%,福廈沿海地區被列為全國首批9個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之一,裝備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居全國第八位,今年工業總產值將突破2萬億元?!督ㄗh》強調了四個方面:一是提升先進制造業發展水平。要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進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著力建設大項目、培育大企業、發展大產業、打造大基地、塑造大品牌。二是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要舉措。我省確定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海洋高新產業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要準確把握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快實施產業創新工程,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努力形成新的產業支撐主體。三是加快發展服務業。服務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和重要增長點,要加快發展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城市服務經濟,加快建設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推動物流、旅游等服務業成為新的主導產業。四是加快海洋經濟發展。我省海洋資源得天獨厚,海洋經濟規模居全國第四位,但海洋新興產業開發水平還不高。要堅持陸海統籌,以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省份為契機,突出海洋科技創新和臨海產業發展,打造海洋經濟強省。
(四)優化空間開發格局,加快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督ㄗh》從六個方面加以強調,主要是:優化區域發展布局、支持內陸地區加快發展、加快發展海峽西岸城市群、壯大縣域發展實力、加快小城鎮建設發展、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融合發展。這里重點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優化區域發展布局。這對于調動九市一區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優化生產力布局具有重要意義。要堅持優化區域發展布局與落實主體功能區定位有機銜接,統籌推進沿海內陸聯動發展,把加快建設十大新增長區域作為推動跨越發展的重要舉措。繼續加大對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偏遠山區、海島等的支持,促進統籌協調發展。二是加快推進城鎮化。城鎮化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強勁動力,對于擴大內需、增加就業、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具有重要意義。2009年我省城鎮化率51%,在東部省(市)排名第五,城鎮化發展的空間很大、潛力很大。要協調推進海峽西岸城市群發展,發揮省會城市和經濟特區的龍頭帶動作用,發展福州和廈漳泉兩大都市區,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城鄉統籌的關鍵環節,把小城鎮建設作為城鄉統籌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