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拓展對外開放綜合通道,完善現代基礎設施保障體系。近年來我省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高速公路總里程今年底將達到2350公里,83%的縣市可在1小時內上高速,鐵路正線里程突破2000公里,福建進入了雙線快速運輸的高鐵時代,鐵路、高速公路在建規模均超過2000公里。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是福建跨越發展的重要保障,《建議》對交通、港口、能源、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思路和重點作了強調。一是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這有利于發揮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組合效率和整體優勢。“十二五”時期,要以完善高速公路網、現代鐵路網、空港布局和物流體系為突破口,建設大港口,打造大通道,發展大物流。二是發展壯大海峽西岸港口群。港口是福建的一大優勢、一大潛力。到今年底全省港口總吞吐能力預計可達3.2億噸,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800萬標箱。要繼續加強港口資源整合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廈門國際航運樞紐港建設,優化提升福州港,加快開發湄洲灣港,積極發展“陸地港”、“飛地港”,打造面向世界、服務周邊及中西部地區發展的現代化港口群。三是打造東南沿海重要能源基地。福建是能源資源缺乏的省份,省內一次能源自給率今年為27%左右,2015年將降到20%,并將繼續逐年下降,迫切需要輸入更多的一次能源資源,以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此,近年來我們陸續推進了一批核電、氣電、煤電和電網項目,“十二五”時期要加快形成火電、核電、風能、潮汐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結構優化、多元發展的格局,加強特高壓等智能電網支撐,擴大煤炭、石油、液化天然氣等能源供應渠道,構建穩定高效的能源產業體系和供應基地。四是提升城鄉防災減災能力。福建是我國臺風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同時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地震帶,防災抗災減災任務繁重。我們必須把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作為當務之急,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海洋、氣象、地震、地質、森林等自然災害防控體系。
(六)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升生態文明水平?!督ㄗh》從三個方面加以強調:一是持續推進生態省建設。省委提出到2017年建成生態省,有一系列具體的考核指標。要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推進新一輪城鄉造林綠化工作,大力推進“森林福建”建設,增加森林碳匯,強化城鄉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二是加快發展循環經濟。這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一種根本變革,是解決資源環境瓶頸約束的根本性舉措。要從資源開采、生產消耗、廢物產生、最終消費等各環節入手,加強資源循環利用,鼓勵循環生產、清潔生產,加快低碳產業發展。三是全面推進節能減排。節能減排是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重要的約束性指標。雖然我省“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可以如期完成,但問題還不少,特別應當看到“十二五”節能減排涵蓋面更廣、要求更高(新增氨氮、氮氧化物兩項指標)、難度也更大,必須進一步落實目標責任制,推進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能減排工程,加強節能減排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的研發及應用,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