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多年來,我們堅持集中新增財力辦好惠民實事,今年重點推進“校安、醫改、文化、養老”等四大民生工程,最近又確定了十項事關群眾利益的實事。《建議》從四個方面加以強調:一是積極擴大就業促進創業。據測算,“十二五”期間,我省城鎮每年需解決就業的勞動力達60萬人左右,全省年均需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34萬人,同時就業結構性矛盾也比較突出,“招工難”與“就業難”現象并存。為此,要全面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勞動者創業就業能力,健全公共就業服務機制,努力實現比較充分的社會就業。要保障勞動者權益,建立企業和職工利益共享機制,健全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二是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經過多年努力,我省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但還不完善,統籌層次有待提高。要按照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基本方針,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養老、醫療、社會救助體系,加快以公共租賃住房為重點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建立滿足多元化需求的住房保障體系。三是著力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我省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省市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體系基本建成,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1.3%,新農合參合率達95.3%以上,但全省衛生資源總量依然不足,“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仍較突出。要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創辦醫療機構,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醫療衛生需求。四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穩定是第一責任,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近年來我省不斷深化“平安福建”建設,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社會保持安定穩定。要完善社會管理格局,創新社會管理方式,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凝聚力和發展實力。加快轉變、跨越發展不僅要提高經濟發展的“硬實力”,更要提升文化發展的“軟實力”。《建議》提出了三個方面的任務:一是提升人民群眾文明素質和創造活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進思想道德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二是加快建設文化強省。近年來我省以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為重點,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設文化產業五大工程,文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十二五”期間要加快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拓展八閩特色文化品牌效應,提高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三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主要是加快構建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鼓勵創新文化產品、文化傳播方式、文化業態,增強文化市場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