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
第??197??期
?
省委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
? |
?2010年11月25日 |

永定縣司法系統黨員干部
在維護穩定服務發展中創先爭優
永定縣司法系統結合部門職能特點,在全系統黨員干部中持續開展“我在崗位創一流、我為發展作保障”為主題的創爭活動,以打造“大法宣”、構建“大調解”、爭取“大作為”、提升“大服務”為抓手,在維護穩定、服務發展中創先爭優。
打造“大法宣”,提升普法依法治理水平。全面深化法律“進機關、進單位、進農村、進學校、進社區”的普法“六進”活動,印制10萬多冊《農村適用法律120答》通俗讀本發放到農民手中,總結“農民法律學習小組”經驗,成立“黨員志愿者普法小分隊”、“警民普法學校”、“土樓景區民間普法學校”等民間普法組織,打造覆蓋全縣城鄉的多元化“大法宣”網絡。在“法制宣傳周”期間,“黨員志愿者普法小分隊”與24個鄉(鎮)、279個村(居)黨組織以及教育、交通、旅游等部門緊密配合,實行部門聯動、干部群眾聯動,深入到全縣各鄉鎮、村(居)、社區、礦區、土樓景區、工業園區等地開展聲勢浩大的法制宣傳活動。“警民普法學校”、“土樓景區民間普法學校”和“農民法律學習小組”等民間普法組織則采取舉辦法律培訓班、在村(居)樓院開設“法律講堂”等途徑,掀起學法講法高潮,法制宣傳覆蓋面高達90%以上。
構建“大調解”,全力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把構建“大調解”作為全力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抓手,著力加強基層調解網絡建設,以黨員司法干部為主體組建工業園區征地拆遷、醫患糾紛、移民開發糾紛等11個行業、區域調解組織,把矛盾糾紛調解延伸到民生“熱點”領域。目前,全縣24個鄉鎮、279個村(居)都成立了民事調解組織。314個基層調解組織3000多名基層調解員共排查出各類矛盾糾紛4702件,調解成功4212件,避免和挽回經濟損失159萬元,化解13起群體性上訪和5起群體性械斗。岐嶺鄉列市村農民廖某因手臂骨折到縣中醫院治療,手術中因麻醉事故意外死亡,就在矛盾激化的危急關頭,永定縣司法局陳光榮、謝雪芳、曾建君等黨員干部火速趕到現場,耐心細致地做好醫患雙方調解工作,經過近3天的不懈努力成功化解了醫患雙方的矛盾。
爭取“大作為”,推進社會管理服務創新。把全面推行社會矯正、幫扶刑釋解教人員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內容,結合當地實際,從健全社區矯正工作方案、制定社區矯正工作制度、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創新幫教方式、制定幫教路線圖等方面入手,爭取“大作為”,在推進社會管理服務創新中創先爭優。以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利益導向機制等為抓手,將幫教工作列入2010年度基層司法所目標考核重點內容,實行“一票否決”制,開創矯正幫教和創新社會服務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坎市鎮盧某刑滿釋放回到家鄉后,鎮司法所黨員干部主動與他對結幫教,定期上門走訪,熱情地幫助他解決就業、婚姻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引導他放下思想負擔重新做人。在司法所黨員干部的幫助下,盧某過上了養殖致富的新生活。
提升“大服務”,為發展提供法律支撐。充分發揮律師、法律工作者專業優勢,積極為縣委科學決策、縣政府依法行政當好參謀,為重點企業、重點工程、重點項目提供咨詢、論證、代理等法律服務。在高新工業園區成立征地拆遷調解組織,在撫市、城郊、龍潭、培豐等鄉鎮組建“企業政法維穩工作隊”,創新建立服務經濟發展、服務企業、服務項目建設工作機制,積極提升“大服務”,為發展提供法律支撐。全縣司法系統律師、法律工作者通過走訪企業、發放“平安服務聯系卡”、調解園區征地拆遷矛盾糾紛等,積極為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法律保障。今年7月下旬,因一汽凱鮑工程項目建設需要,高陂鎮黃田村300多戶群眾房屋被征用。當地有座民房面積約300平米,因5個戶主都外出務工無法返鄉丈量登記。為了維護被拆遷群眾的合法權益,縣公證處黨員干部李建超等趕赴現場辦理拆遷證據保全,征地拆遷部門按照公證處提供的數據將30萬元補償金匯入縣公證處銀行賬戶,然后再由縣公證處負責按每戶實際面積進行分配,從而實現了維護拆遷戶合法權益和保障項目征地工作順利進行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