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從哪里來?從黨的歷史上看,新民主主義時期,人民群眾受三座大山壓迫,對國民黨腐敗政府的統治逐漸喪失信心,對被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從苦難中解救出來充滿幸福感,他們主動參加革命成為中國革命事業的基本力量。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解放了的人民群眾幸福感空前提高,跟著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日益高漲,他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中依然是基本力量。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中,黨只要堅持為民謀利益,并體現在為人民群眾工作中,使人民群眾得到實惠,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就得到增強。這是因為,在那個歷史年代,中國共產黨有著堅定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有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作風,有著人民當家作主的意識,有著公平正義的政策和措施。改革開放是一項前所未有的事業,我國人民群眾依然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力量。但由于我們是在探索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沒有現成的經驗或模式,是在摸石頭過河,扎腳扎手隨時可能發生,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創新,機遇與風險并存,或者說,由于我們經驗不足,認識不足,知識不足,思想準備不足,雖然成就巨大,但問題也不少。特別是存在某些決策的失誤,加上部分黨員領導干部在金錢、美女、利益的誘惑面前腐化墮落,走向人民的反面,正是這些腐敗分子的存在,嚴重損害了黨的威信和形象,社會也出現一些副面現象,引發人民群眾不滿,人民群眾幸福感受到嚴重挑戰。
歷史的經驗和現實的狀態告訴我們:從某種意義上說,黨為人民群眾謀福利,人民群眾就有幸福感,這種福利越多越強,百姓幸福感也越多越強。但是,由于形勢的變化,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要求也不斷發生變化,對黨的工作也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應當看到,今天的形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那種一般性開會、發文的工作方式和傳統分工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模式已經受到嚴峻挑戰。特別是分配領域涉及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改革開放成果如何共享問題。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已經為我們勾畫了一個科學美好的藍圖。但要實現這個藍圖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其中一個重要或者關鍵之一的工作就是如何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問題,使人民群眾不但增強對制定和完成國家“十二五”規劃的信心,而且要懂得共同參與其制定和實施,真正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形勢新發展,豐富“十二五”規劃的內容,擴大其內涵,提高其含金量,增強其創新性科學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