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2日是我國第三個“防災減災日”。12日上午,福建省防災減災工作新聞發布會在福州舉行。福建省水利廳廳長楊志英在會上表示,做好防汛抗旱防臺風工作,不僅是防災減災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而且對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據了解,截至目前,福建省地震宏觀觀測網已達96個,基本覆蓋全省;擁有GPS連續觀測臺站11個,30個臺站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投入運行,“十二五”時期還將建設20個,可有效提高地震預測能力;測震臺總數增加至85個,可以精確定位里氏1.5級地震,沿海部分地區可至里氏1級,區域地震臺網速報時間已從10分鐘縮短到1分鐘以內,地震速報能力更趨現代化。
除地震外,福建省還是一個臺風、暴雨、洪水等災害多發省份。為此,近年來福建省以科技為先導,率先在全國建成覆蓋全省的洪水預警報系統,實現了對福建省暴雨、洪水的實時監測和省市縣三級實時信息共享;在全國首創了“預警到鄉、預案到村、責任到人”的防災減災機制,通過建立覆蓋省、市、縣、鄉、村的應急視頻會議系統,實現了指揮部署到鄉、到村;建立地質災害信息管理及預警預報系統,聘用15063名村級國土資源協管員,基本實現萬個村莊對地質災害的群測群防;全省15331個建制村全部制定村級防災抗災應急預案,全面增強了基層鄉村的抗災應急能力。
此外,通過整合空置校舍、村部大樓、敬老院等資源,福建省已建成2400多個避災點,在災害來臨時最大限度減少了人員傷亡。今年底前,福建省將建成2萬個自然災害避災點、300個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從而形成全面覆蓋縣、鄉、村三級的避災網絡,使防災減災工作更加常態化。
福建省新聞發言人在會上強調,防災減災工作關乎民生,關系福建的發展,對于鞏固改革建設成果,對于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對于貫徹實施“十二五”規劃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對于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都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都將起到最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 2011-05-132011年防災減災日主題宣傳活動舉行 增強防災意識
- 2011-05-12健全防災減災機制 福建防災減災日益走向常態化
- 2010-05-14福建舉行"防災減災日"活動 榕已建立268個避災點
- 2009-05-13省科技館開展“防災減災日”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