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共產國際的評價趨于客觀全面
以往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共產國際、聯共(布)對中國革命關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共產國際與三次“左”傾的關系上,且幾乎都是否定的。近十年的研究能夠客觀全面地看待共產國際的作用,指出了它對中國革命指導中正確的方面。王新生、蔣國海認為,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從醞釀到起義都是在聯共(布)、共產國際的指導下進行的,總的看,雖然有脫離中國實際的地方,但也給予了中共很大幫助,為土地革命戰爭興起做出了貢獻。
對我黨處理福建事變問題的評價有新評述
以往學術界對中共中央處理福建事變的決策是全盤否定的。黃道炫在對臨時中央與福建事變關系的評價上,沒有采用通常的完全否定的看法,而是對中共與福建事變的關系作了具體的描述,對處理事變中中共決策的得失作了客觀的分析,認為事變發生后中共各級決策者心態十分復雜,實際決策也是謹慎有加。在政治上公開的表態中確有“左”的東西,但其真實態度是欲拒還迎。在軍事上也做了些配合,只是由于力量對比過于懸殊,加上福建事變的領導人決策錯誤,使這種軍事上的合作沒有奏效。作者所論頗有新意。
關于西路軍失敗的原因,仍見仁見智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西路軍的由來及西征經過已經基本清楚,但對西路軍失敗原因的認識上,仍是見仁見智。董漢河對西路軍的組成和失敗原因作了較為全面的分析,認為組建西路軍是歷史的合力和機緣造成的,導致西路軍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歷史的合力。包括對黃河以東紅軍主力的策應,耽誤了西進的時間,消耗了西路軍的實力;建立河西革命根據地是西路軍無力同時完成的任務;西安事變后變幻莫測的國際國內形勢對西路軍的致命影響;敵我力量懸殊,且敵人力量有增無減,“拼戰甚堅決”,西路軍有耗無補,進退失據。上述總結是比較全面的,如再能對共產國際援助的變化、西路軍本身在執行打通路線的任務時處置上的得失作些分析,可能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