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報消息 益普索咨詢公司上海分公司汽車研究主管張曉雄在中國乘聯會近日召開的月度會上提出,我國在成為世界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的同時要看到,汽車制造產業依然存在核心技術缺失、自主創新能力弱、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等問題。因此建立健全汽車制造產業質量監管體系十分必要。
2010年,我國汽車產銷雙雙超過1800萬輛,但汽車投訴也創歷史新高。據統計,2010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汽車投訴1.4093萬件,同比增長51.1%,其中,汽車零部件質量問題造成整車常見故障上升,質量投訴主要集中在發動機、變速器、離合器、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前后橋及懸掛系統、輪胎、車身附件及電器等8個方面。張曉雄說,造成總成及零部件質量問題投訴增多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一些汽車生產企業為增加銷量而對質量管理和監督有所放松,二是整車廠對零部件供貨廠家不斷壓價,零部件廠為降低成本而忽視質量。值得注意的是,汽車整車使用初期的故障率較高,其中購車3個月以內即出現問題的車輛已達到總數的50.1%,而更嚴重的是1個月內即出現汽車產品質量或服務問題的反饋占到總量的34.4%。這說明,在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一些汽車生產廠家一味地追求產量,忽視了產品質量的控制。
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帶來產品質量的下降,這一現象已得到國家各部門的高度重視。據了解,今年3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印發了《關于加強汽車產品質量建設促進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針對對企業和有關部門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進一步落實企業抓質量工作的主體責任。對汽車生產企業提出建立汽車產品質量責任制等8項要求;二是建立健全汽車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包括完善標準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汽車產品準入管理制度,加強公共檢測機構能力建設,建立汽車行業質量信息公示制度,各級汽車行業管理部門積極配合質檢、工商等執法部門開展質量監督。三是加強行業自律和社會輿論監督。6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辦法》。規定車輛生產企業是生產一致性管理的責任主體,應當建立和完善生產一致性管理體系,保證車輛產品一致性。
張曉雄告訴記者,我國汽車制造業依然存在核心技術缺失、自主創新能力弱、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等問題,一些企業存在重產能擴張、輕技術研發,重成本控制、輕質量管理等現象。建立健全汽車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十分必要。他希望有關部門要制定完善汽車安全技術標準體系、建立健全汽車行業質量信息公示制度的具體政策和保障措施,明確包括出口產品在內的我國汽車質量與服務質量跟蹤管理的主管部門、配合部門的責任分工,建立協調統一、權威性強的汽車行業質量信息公示和責任追究的運行機制,健全企業質量誠信監管體系。建議盡快發布實施《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條例》。
他說,汽車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國家制定并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必將促進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將汽車制造業列入正在制定的《質量發展綱要》質量提升工程和品牌創建工程的重點產業;二是將汽車制造業列入培育和創建國家質量獎的重點行業;三是把汽車產業實施“質量強國”戰略,納入修訂中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