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廣播影視集團 羅亨欽:采訪經歷就是財富
www.hxt111.com?2011-12-22 10:05?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省廣播影視集團新聞中心 羅亨欽:采訪經歷就是財富 凌晨三點,記者開車抵達了環衛工季良英家樓下,跟拍環衛工人起早貪黑辛苦工作的一天; 上午十點,在晉安河打撈垃圾的船上,與來自湖北的夫妻內河保潔員一起工作,聽他們講述這艘恩愛夫妻船的故事; 接近正午十二點,艷陽高照,室外氣溫超過35度,與燃氣管道巡線員一起巡邏線路,體驗這份看似枯燥卻關乎百萬老百姓舒適生活的工作; 大雨中,拍攝“最專業”的協管員董德好認真執勤,渾身淋濕; 天黑了,和公交司機們一起吃晚飯,到協管員家里坐坐,和愛花的殘疾人李耀明一起整理社區的花草。 這是新聞中心采訪部民生小組記者走基層的一個個片段,這支平均工作年齡只有兩年的隊伍,承擔了新聞中心走基層“身邊的感動”系列報道。他們與普通勞動者共生活、同工作,平均每一集的采訪拍攝都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對這些剛剛參加工作的“社會新鮮人”而言,這樣的經歷,實在也是一筆寶貴財富。 走基層,還要轉作風,改文風。“身邊的感動”在策劃的時候大膽邁出探索的腳步,采用少解說、甚至無解說的方式,大量采用了鮮活的現場和主人公的同期聲,墊上音樂,充分了發揮電視新聞的優勢。“或許是和掃把畚斗有緣吧”,環衛工和記者坐在路邊的臺階上掏心窩子;“洪湖水,浪打浪”,從小在水邊長大的小兩口,在晉安河上忍不住唱起了家鄉的歌謠……這樣的現場,平凡,卻感人;受訪者的語言,鮮活生動,樸實自然,比起我們慣常的“新聞八股”,更加清新動人。 走基層,不是下基層,一字之差,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定位。不是下基層,因為基層就在記者的身邊,記者本就應該在基層中,在百姓中獲得采訪素材,身邊的感動,也正是要記錄基層帶來我們的感動,向全省、全國的觀眾分享。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