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電視臺 黃志遠:走轉改,融入百姓生活
www.hxt111.com?2011-12-22 10:08?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離泥土越近,越有生命力”、“接地氣才能長靈氣”…… 自從“走改轉”啟動以來,“蹲點”、“一線”、“民聲”、“民情”、“體驗”,這些“三貼近”特色鮮明的關鍵詞頻繁出現在新聞媒體新開設的欄目中,讓人有如沐清風之感。 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新聞輿論處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前沿,對社會精神生活和人們思想意識有著重大影響。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傳遞和獲取越來越快捷,新聞輿論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新聞媒體被視為我們黨的重要執政資源,影響國家全局、關涉長治久安?!白咿D改”活動正是要通過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更好地發揮“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功能。 走進基層,才能把握群眾的思想脈搏,養成回應群眾關切的文風。作為閩南語節目,我們更有走基層、改文風的迫切需求。群眾是語言大師,老百姓的話最生動、最活潑、最有生活氣息。走進基層,才能掌握和運用群眾地道的本地話,養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風。如果只是坐在辦公室里遣詞造句、苦思冥想,語言就會干癟枯燥,文章就會索然無味。不能和群眾談心,你說的話群眾聽不懂,怎么做出好新聞?怎么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同百姓“嘮嗑”,才能說出“家常話”、抒發百姓情。深入了群眾,就來到了智慧的大課堂、語言的大課堂,從而充實新聞內容。 新聞工作者要以強烈的政治意識,帶著責任走基層。只有認識到這種責任,新聞媒體才能在社會轉型期,發揮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在矛盾凸顯期,發揮解疑釋惑、平衡心理的作用;在戰略機遇期,發揮鼓舞人心、振奮精神的作用,使新聞媒體成為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承擔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莊嚴使命。 也只有帶著這種責任,新聞工作者才能在“走轉改”活動中,真正解決為大眾還是為小眾、走上層還是走基層、跑熱門還是跑冷門的問題,從而了解改革發展的關節點、抓住人民群眾的關注點、把握服務人民的著力點,把體現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匯聚起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力量。 這兩年,無論是《本地話新聞》還是《漳州第一等》欄目,我們都努力貼近百姓民生,如深入鄉村關注本土民俗、非遺傳承、創業故事、百歲老人、老知青等,關心本土民生、老字號、老行當的命運,并應用通俗易懂的本地語言、形象生動的故事形式,創作出輕松活潑的節目。在內容的安排上,也打破了傳統專題與消息的界限,根據主題的需要靈活串編,創造出全新形式的欄目形態,在群眾中形成了良好口碑。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從歷史的視野中感受使命之大,在時代的挑戰中體會責任之重,我們必將在“走轉改”活動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