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
第??572??期
?
省委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
? |
?2012年3月1日 |

政和縣創新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模式
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扎實開展
政和縣以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為契機,針對流動黨員“管理難落實、活動難開展、作用難發揮”的問題,積極探索建立教育培訓和管理服務新機制,在流動黨員集中的上海,成立駐外黨委1個,駐外黨支部9個,為流動黨員參加黨的活動和發揮作用搭建平臺。
創新組織設置提升凝聚力。一是創建駐外黨組織。按照“有利于黨員合理流動、有利于黨員教育管理、有利于黨員發揮作用”的原則,在外出流動黨員逾兩百人的上海成立駐滬黨委,并按黨員地域分布和行業特點設立22個黨小組,做到黨委有人主管、支部有人專管、黨小組有人協管。二是創辦流動黨校。針對在上海務工經商黨員人數多、學習機會少、求知欲望強的實際,今年1月依托駐滬黨委成立流動黨員學校,通過點名調訓或名額分配的方式,對流動黨員按年度或季度分批進行形勢政策、法律法規、經營管理等方面知識及實用技能的培訓。目前,流動黨校已開辦培訓班2期,培訓學員140人次。三是創設維權機構。依托駐滬黨委和商會設立“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法律咨詢與維權隊伍,加強與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聯系溝通,積極為在滬企業和創業就業黨員提供法律援助,維護合法權益。去年來,維權聯動組織幫助外出務工人員追繳拖欠工資200多萬元,協助處理工傷事故和其他侵權案件60多起,依法索賠金額150多萬元。
優化管理服務形成向心力。一是建立“雙重檔案”。結合春節黨員返鄉過年的有利契機,對830名外出流動黨員的去向、工作、生活、聯系方式等情況進行全面摸底調查,詳細了解他們在外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就業培訓需求,完善流動黨員信息庫;按照《流動黨員活動證》的管理制度,對流動黨員實行建檔立卡管理,及時為尚未領證的21名流動黨員補發活動證。二是實施“雙向聯系”。建立支委與流動黨員、黨支部與流入地黨組織“一對一”雙向聯系機制。基層黨支部指定一名支委,通過電話、書信、網絡等方式,不定期向外出黨員通報支部活動情況,了解他們思想工作狀況。同時加強與流入地黨組織的溝通聯系,互通信息,配合流入地黨組織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三是開展“多項活動”。在外出黨員中廣泛開展“黨員示范戶”、“黨員先鋒崗”、“黨員誠信經營店”、“我為企業獻一策”、“黨員示范生產線”等活動,引導他們亮出身份,爭當表率。2011年共有24位黨員由于誠信經營,文明經商,被駐外黨組織授予“黨員誠信企業”、“黨員誠信經營店”牌匾,共有130多位黨員圍繞企業發展獻計獻策,得到企業重用,實現自身成長與企業發展良性互動。
突出作用發揮增強原動力。一是激活人脈優勢。鼓勵流動黨員返鄉創業,推出《政和縣黨建手機快訊》,每周向在外黨員發送黨建工作及家鄉發展最新動態,在鄉情、親情、友情的感召下,在外黨員企業家及其親友帶著資金、技術、項目回鄉投資辦廠。如,流動黨員鄭榮樹回鄉創建集竹木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旺德福竹木工藝有限公司,年產值近5000萬。據統計,去年以來共有12名外出流動黨員回鄉創辦企業,吸納城鄉勞動力就業2700多人,有60多人帶著先進技術回鄉從事現代農業,成為農村產業發展和增收致富帶頭人。二是發揮信息優勢。流動黨員發揮信息靈通的優勢,積極為家鄉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信息服務,為家鄉產品拓寬銷路。鎮前鎮流動黨員幫助該鎮高山蔬菜專業合作社與各地大中型超市、連鎖企業、部隊等采購商建立起聯系方式,與好當家超市采購商現場簽約800萬元。去年來,在外黨員共為家鄉提供290條信息,帶動2000多名富余勞動力外出就業,幫助銷售竹筍、茶葉、錐栗等農副產品達2300萬元。三是吸引資金回流。各鄉鎮在外黨員和成功人士自發成立的8個“教育基金會”,共籌集教育基金3600多萬元,有力改善了當地教育教學條件。楊源鄉西門村在上海經商黨員籌資創建的“愛心基金會”,為家鄉建設投入300多萬元資金,極大改善了家鄉的面貌。今年以來,在外黨員共為家鄉引進項目23個,提出建議81條,支持公益事業資金1000多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