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義務教育“小片區”管理:一校多區 異校同教
www.hxt111.com?2012-04-13 10:09?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民生·民聲 你我的均衡 鄭璜 教育均衡在我國的提出,始于2005年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2006年,《義務教育法(修訂草案)》正式提出我國義務教育向均衡化方向發展的目標。如今,義務教育階段實現教育均衡已成共識。 去年4月,我省確定了“2012年底實現縣域初步均衡發展,2017年底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發展”的總體目標,細化了所有縣(市、區、開發區)分階段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的年限和具體工作任務,省、市及各縣(市、區)相繼簽署責任狀,分別制定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形成了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時間表”和“線路圖”,教育均衡被擺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小片區”管理被視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破解城區“擇校難”的有效途徑。其管理模式“師資互派、資源共享、統一教學、捆綁考核”,說起來容易,但真正落實好也并非易事。 比如最核心的師資問題。“擇校”的實質是“擇師”,師資互派,以何種形勢、派多長時間、派多大范圍、介入學校工作多深算合適,從“師資互派”這四個字面上,我們找不到標準,主管部門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界定。 我們剖析福安實小教育集團的做法,因其在實踐中確實取得了較好效果,但這不意味著它是小片區管理的標準路徑,只希望福安在探索小片區管理的過程的努力,能給其他地區一些啟示。 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讓各校辦學硬件條件的相對均等成為可能,那么教師資源的配置就成為制約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要素。破解了這一難題,均衡就不再停留在概念上。這也是福安實小教育集團的最大亮點。 科學、合理地劃分片區是實施小片區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各城區義務教育資源分布差異不盡相同,小片區的劃分、管理也不能強求統一模式。教育主管部門的思想也是鼓勵各地根據實際,多元探索創新。 另一方面,小片區管理模式也不應是一朝一夕能夠確定、形成的。為推進教育均衡,在省里還沒有明確提出這一概念前,福安已經進行了自覺探索,并根據實際效果不斷調整策略,這才有了現在的教育集團。 除了福安實小教育集團,在探索“小片區”管理的過程中,省內各地也存在多種不同做法。如泉州鯉城各街道辦事處轄區的學校以中心校為主,結成“小片區”,一個老校區的“小片區”和一個新城區的“小片區”再結成一個“組團”。福州臺江區在片區內進行教師校際交流,教師由“學校人”變為“區域人”,片區內所有學校的師資全部按編制數和崗位數捆綁使用,統一管理,在本校任教滿6年的教師和任職滿2屆的校長都應參加交流,每所學校每年實際交流人數不少于應交流人數的10%。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均衡事關每一個人,及每個人的孩子。 責任狀簽了,但實現教育均衡的過程并不會一路坦途。避免搞“一刀切”、避免“平均主義”,既不能單純追求不公平的優質,也不能簡單追求低水平的公平,兩者同時兼顧,依然任重道遠。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22]福州市教育工作會議召開
- [ 03-10]全國政協委員黃維禮:促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 [ 03-04]國務院參事湯敏:我國不應急于實行12年義務教育
- [ 03-02]國務院:制定農村義務教育學生供餐準入條件
- [ 02-28]農村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補助費 不得發現金給學生
- [ 02-27]梅列:“五免八補一提高”惠澤1.8萬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