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報社陶盛愛:接“地氣” 增“人氣”
2012-05-09 16:35:40??來源:福建記協 責任編輯:黃麗紅 我來說兩句 |
關注民生增“人氣” 想要抓到“活魚”,寫出有思想、有深度、能讓人記憶深刻的新聞稿件,吸引讀者關注,必須走進基層,放下架子,掌握第一手的真實情況,挖掘有深度的信息。要想寫出鮮活的新聞作品,必須貼近現場,深入到群眾中去,傾聽群眾聲音,關注民生熱點,來個“熱點問題面對面”,這樣才能吸引讀者“悅”讀,增加報紙“人氣”。 關注民生、反映民聲是“走轉改”活動開展以來,本報的一大亮點。去年11月份,食品價格漲幅較大,特別是蔬菜價格的快速上漲,引起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我市相關部門采取了多種措施降低菜價。我抓住“菜籃子”這一民生熱點,向記者約稿,要求記者詳細采訪報道我市超市連基地、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菜價的做法。《超市連基地, 蔬菜價更低》一文編發后,社會反響強烈。 去年底,記者走基層時,發回一篇通訊《菇農張美祥的期盼》,反映了菇農張美祥為竹蓀售價低減收而犯愁的事,表達了“讓銷售價格有保證、讓農戶利益有保障”的期盼。為此我們要聞版馬上配發第一讀者手記《報團面對市場》,針對該文所反映的問題,請有關專家作了答復。“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體現了編輯、記者高度的民生責任感。 城建中的違章建筑,該拆。但是如果只是簡單粗暴的強拆,不能讓違規者心服口服,也不符合以人為本思想。《拆違之后》一文的違章者是一位殘疾人,且飽受房屋漏雨之苦。執法者能以人為本,加上好心人的熱心相助,使得結局皆大歡喜。本文“像講故事一樣說新聞”,詳略得當,細節生動,有較強的新聞性與可讀性,最后獲得省級新聞獎。 ······ “走轉改”以來,本報的新聞報道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鮮活生動的新聞作品不斷涌現,一股清新之風撲面而來,大批易讀、傳神、有趣味的新聞登上了要聞版,讀者評價它們“是活生生的生活,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其中有不少佳作不僅被評為本報好新聞,有的還獲得省級新聞獎,“走轉改”欄目也成為本報“出產”好新聞篇數最多、最頻繁的一個欄目。 當前,這場轟轟烈烈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正在向縱深推進。本報也在總結前一階段的工作經驗,重點在建立長效機制上想辦法、出舉措,讓基層意識、群眾觀點成為始終堅守的新聞理念。 開展“走轉改”活動后,我作為編輯,主動約稿、主動走出去的時候多了,面對的也不再只是局限于記者部或是記者站的記者,而是更多的一線通訊員,我得到了更鮮活的稿件,也編輯出了更多出新出彩的好版面。 |
相關閱讀:
- [ 05-04]劉云山:社科理論界也要“走轉改”
- [ 05-04]構建新聞界“走轉改”長效機制
- [ 05-04]劉云山:社科理論界也要“走轉改”
- [ 05-04]社科理論界也要“走轉改”
- [ 04-23]袁榮祥部長同我們一起“走轉改”
- [ 04-13]發揚“走轉改”精神深化“走轉改”活動研討會發言摘要
- [ 04-10]泉州晚報社持續推進“走轉改”活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