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群眾觀點 服務中心工作 捕捉民生熱點
——對新聞戰線開展“走轉改”活動的一些體會
□第十二屆福建省十佳新聞工作者? 海峽都市報社 孫德堅
海峽都市報從去年8月份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以來,上至編委領導,下至普通記者,紛紛走入基層,走進百姓生活中,訪民情、問民生、解民憂、紓民困。據不完全統計,半年多來,海都報共刊發了500多篇反應基層生活的報道。在“走轉改”活動中,作為報社總編輯,我一方面認真組織創新策劃,一方面積極參與,于去年9月中旬到平潭綜合實驗區調研采訪當地建設情況,組織采寫了《環島路 嵐島最美風景線》和《閩江水、大樟溪 將入嵐島“母親湖”》。去年11月,我帶隊隨同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袁榮祥一道赴龍巖采訪,了解了20年來堅持“零招待”的社區背后的故事,下到400多米深的礦井體驗避難硐,親身感受當年松毛嶺戰役的烽火硝煙,采訪了每年為百姓發放福利560萬元的社區新鮮事,組織采寫了一組共6篇通訊,這組通訊成為海都報“走轉改”報道中的一個亮點。
作為海峽都市報的總編輯,我深刻感受到“走轉改”活動對新聞從業人員的巨大觸動和對媒體本身的深遠影響。
首先,“走轉改”活動解決了采編人員思想認識上的問題,記者編輯的采編作風有了顯著的改觀。作為一張市民報,海都報一直扎根在基層,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但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也有個別從業者心態開始浮躁,作風漸顯漂浮。因此,海都報把這次的“走轉改”活動作為“一號工程”來抓,作為提高采編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作風的一次大練兵,作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再教育和貫徹新聞“三貼近”理念的重要抓手,從思想認識上理解“走基層”的重要意義,想通為什么要“走轉改”。通過深入學習,現在越來越多的記者主動走入基層,通過實地走訪去挖掘貼近群眾的新聞,作風和文風煥然一新。
其次,海都報不是把“走轉改”活動當作一個宣傳任務被動地完成,而是將“走轉改”精神主動融入日常采編工作中。具體做到了四個結合:
一是與中心工作相結合。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先后兩次對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海都報立即就此召開策劃會,醞釀報道思路,希望能在這個節點上為長汀鼓勁,為進一步推進福建生態省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1月19日晚21時,海都報8位記者冒雨趕到長汀,次日早7時即冒著1~2攝氏度的寒冷開始采訪。連番奔波加上當地的嚴寒,讓三位記者患上了感冒。1月29日,海峽都市報就推出“感受長汀生態文明”系列報道,連續5天的5期報道以大版面介紹長汀“生態保護、生態富民、生態文明”的先進經驗、先進人物和典型事例,并提煉出“長汀經驗”的創新樣本和三大法寶,用鮮活生動的例子為福建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了典型和范本。本組報道引起讀者的強烈反響,“長汀經驗”一時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二是與主題宣傳相結合。當前,舉國上下掀起學習雷鋒精神的熱潮,海都報積極響應,并將學習活動與“走轉改”相結合,開辟了“踐行雷鋒精神關愛殘障兒童”的欄目,聯合福建省殘聯,發起“大手拉小手 關愛貧困殘障兒童”社會公益活動,向社會發出征集令,希望通過愛心結對子實踐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幫助關心這個貧困群體。剛見報一天,就有很多熱心讀者打電話到報社,要求捐款捐物,更多的表示要去看看這些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一場關心殘障兒童的愛心潮已經在榕城涌動。
三是與民生熱點相結合。作為都市類媒體,關注民生一直是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走轉改”活動中一個重要的課題。“海都農家樂”就是在關注民生的基礎上搭建起來的一個服務平臺。記者通過深入的走訪,了解到農副產品豐產滯銷的原因在于中間環節過多,產品優質但名聲不響,從而影響銷路。經過精心籌劃,一個產銷直接對接的平臺“海都農家樂”成功問世,并依托海都報和海都購物網為優質農副產品打響品牌,從而切實有效地解決了部分農產品豐產滯銷的問題。“海都農家樂”從去年十月推出至今,已經成功幫助農民銷售出各類農副產品近1500噸。
四是與輿論監督相結合。群眾利益無小事。海都報的“民情一線通”版面就是這樣一個反映民情民聲,紓解民憂民困的專版。不論大事小情,群眾的合理訴求都能在這里得到體現。金山橫江渡河由于污染而黑臭難聞,變成一條“墨水河”,周圍群眾反應強烈。記者實地走訪調查,并及時聯系有關部門,經過記者的不懈努力,有關部門已經開始橫江渡河的整治工作。
第三,“走轉改”活動的關鍵在于取得實效,在于群眾滿意。經過努力,海都報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全國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簡報第440期專門刊文肯定和表揚了海都報愛心助農的作法。中宣部新聞局《新聞閱評》以《用百姓話 說百姓事 暖百姓心 海峽都市報“走基層”幫群眾排憂解難》為題,對海都報“走轉改”活動中取得的成效給予了高度肯定。
隨著“走轉改”活動的深入開展和扎實推進,報紙的采編隊伍作風更扎實,文風更樸實,新聞品種更多樣,內容更親民,不論是新聞感染力還是報紙的影響力均有顯著提升。“用百姓話說百姓事”的清新之風給海都報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好地體現了都市類媒體的親民特點和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