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永續發展的中國探索——十六大以來重大戰略述評
www.hxt111.com?2012-10-24 14:56?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開欄的話 十年砥礪,十年奮進。回眸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一系列事關改革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相繼提出并逐步落實,有的已收到明顯實效,有的正不斷拓展深化。從今天起,本報“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專欄推出“十年回眸·重大戰略”系列述評,從新世紀新階段的特點出發,展示各項重大戰略的新進展、新突破、新成就,揭示輝煌背后的制度優勢、不竭動力,凝聚起共同奮斗、繼續前行的力量。 (一) 一段文明的零落成泥,有多少是自然之力的游戲?一段文明的風雨飄搖,有多少是自食苦果的悲歌? 工業革命烘焙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極點,卻讓生態環境付出慘重代價。一次次對大自然的索取之后,西方的工業化道路,留下了太多自然生態遭到嚴重破壞的印記。 這樣的教訓,中國也曾有過,并已深深記取:傳統工業文明的局限,無法解決全球性的生態危機,更不是人類文明的最終歸宿。幾十年思索、十年探求,中國有了自己的破局抉擇:建設生態文明。 “如果不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不僅無法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人民群眾也無法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胡錦濤總書記的鏗鏘之辭,闡明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意義。 建設生態文明,中國用10年運筆: 10年間,“建設生態文明”第一次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推進兩型社會”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思路全面確立; 10年間,中國成為世界上投資清潔能源力度最大的國家,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2.9%; 10年間,綠色GDP的政績考核在這片土地如火如荼,生態補償的體制機制在這個國度穩步推進。 從此,“生態文明”構成了定位中國發展的重要維度之一。“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大力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積極倡導生態文明,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黨的十八大代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談及的“兩型社會”,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 “(中國)生態文明的概念也許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同樣有價值。”對于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的全球意義,英國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圖爾明如此評述。 中國建設生態文明所架起的坐標,早已超越中華大地,在全球視野中樹起一座風向標,在歷史長河里化為一座里程碑。 這是一次反思,對既有文明的是非功過客觀審視。 這是一次超越,對西方國家的發展悖論重大突破。 這是一次抉擇,對中國社會的何去何從確立方向。 這是一次回應,對人民群眾的一枝一葉充分關情。 10年,不過人類歷史的一瞬。但生態文明的中國運筆,即使一瞬,也濃墨重彩。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