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
——海峽兩岸一家親的中國夢
www.hxt111.com?2013-06-25 17:16? 黃慧聞?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讓吳德勝始料未及的是,由于長期客居他鄉,本土的言語風俗對他來說已經顯得很陌生,兒時的同伴已經難覓蹤影,獨自呆在家中,心中時不時涌出些許凄涼。與親人耳濡目染的日子常常浮現在眼前,子孫們歡快的笑聲更是時不時敲叩著他的心扉,在如皋臺灣同胞聯誼會任副會長的女兒吳瓊的每一次問候,都讓他久久難以釋懷。而對他的心靈觸動最大的是外孫女洪雅迪的話,小雅迪用充溢著稚氣和童貞的聲音講述了自從外公去了海峽的那一邊以后,她和媽媽、外婆便經常來到巷口的老井旁,回憶曾經一起在井邊抬水、淘米、搓衣的日子,以排解對外公的思念的情景,她深情地說道:“那只吊桶留下了我們幾代人的手溫,那口老井融入了我們家幾代人的辛酸、艱難、歡欣和憧憬”。吳德勝細細咀嚼著每一句情真意切的話語,心里不覺一陣陣顫動,淚水模糊了雙眼,幾十年的朝夕與共,幾十年的酸甜苦辣,依舊歷歷在目。這是海峽難以阻隔的熱切呼喚,這是任何力量都無法割斷的骨肉親情啊! 而回到臺灣定居的日子里,吳德勝看到,自己數十年如一日朝思暮想的故鄉,并不是曾經向往的天堂和熱土,執政當局沒有把精力放在發展臺灣經濟上,卻變著法兒耍政治伎倆,一意孤行走臺獨路線,千方百計阻止兩岸人民之間的交流,破壞祖國統一進程,正越來越失去民心,臺灣經濟也日益呈現衰退、頹廢之勢,廣大民眾對前途深感失望;相反,大陸方面則一心一意致力于強國富民,政治、經濟、科技等等方面都呈現著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并且順民心,合民意,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旨在推動兩岸通商、通郵、通航,促進兩岸交流,惠及兩岸人民的政策措施,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擁護。多少個難眠之夜,多少次輾轉反側,在臺灣定居了將近4年之后,吳德勝老人終于下定決心,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2003年春節剛過,他在辦理各種繁冗的審批手續后,懷著對老母親的依依不舍之情,毅然重新回到大陸親人的身邊! 歲月如梭,轉眼又迎來了充滿希望和激情的2005年春天。應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邀請,贊同大陸三通主張、泛藍的臺灣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后完成了舉世矚目的祭祖訪舊之旅,并分別簽署了代表了主流民意和歷史潮流的共同宣言,兩岸關系迅速升溫,大陸方面隨之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旨在推進兩岸交流與交往的政策措施更讓吳德勝感奮不已:在有生之年,親眼看到兩岸一家親,國家統一,儼然已經不是夢了。 羈旅在外的中國人,有人客于異國,卻隨身帶著中國的泥土,有人在奧運會直播前吶喊中國萬歲,有人在參加外國記者采訪時說:“我是中國人,我們都共有一個夢,她叫中國夢!”是的,那就是我們的中國夢,一份信仰,一份懷念,一份奮斗,到處都迷漫著中國夢的味道。就算在異國他鄉,我們都還能輕哼著國歌的旋律,心懷著祖國,銘記著中國夢,力創美好未來。 南歸的大雁有序的飛行著,我甘心做隊伍尾部的大雁而不是頭雁。因為相信頭雁的能力,能帶領我們走上正確的道路,能勇敢的處理途中所遇到的困境。而我維護著大家的安全,為落隊的大雁指明回家的路,叫醒途中沉睡的大雁,盡管有著能否歸巢的可能性,但是這不能成為退縮的理由!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廣大的青少年是國家最寶貴的資源,是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做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的我們,應懷著一份堅強,一份榮耀,一份銘記,勉勵自己,心中已準備好,種下中國夢,創造美好的未來。 因為夢想在,希望在;國魂在,人民在,家就在!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5]追 夢
- [ 06-25]奔跑在追夢的路上
- [ 06-20]打工女詩人鄭小瓊:追夢的過程是一種風景
- [ 06-18]福建追夢騎行活動啟動
- [ 06-06]中芭交響樂團獨演精彩 攜陳薩追夢俄羅斯
- [ 06-03]一群“60后”的芭蕾舞追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