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中國開放型經濟“第二季”
www.hxt111.com?2013-11-06 16:06? 徐壽松 何欣榮 王濤?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突破口:“倒逼”的深層力量 是開放更是改革。與國際通行規則對接,試驗區總體方案涵蓋了從貿易、投資、金融到行政的一系列制度創新,某種程度上,堪稱市場化改革的濃縮版。 揭開自貿試驗區的面紗,其制度創新可概括為三“自由一保障”:即貿易自由、投資自由、金融自由和法制保障。貿易方面,試驗區遵循“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的原則,凡符合國際慣例的貨物均暢通無阻。投資方面,實行“非禁即入”的原則:除了清單上規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金融方面,試驗區內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重磅金融改革引人注目。 以開放促成改革。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常修澤說,中國的改革可分兩種:一是“內源性”改革,如以家庭承包制為核心的農村改革;一是“外源性”改革,即用開放倒逼改革,迄今為止已歷經三波高潮:上世紀80年代初建立深圳經濟特區、90年代初浦東開發開放和本世紀初加入WTO。“以建設上海自貿試驗區為標志,我國將迎來第四波開放倒逼改革的高潮,這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與前三波高潮注重經濟改革不同,第四波改革是全方位的制度創新。譬如,自貿試驗區探索的“負面清單”模式,本質上是“給權力列一份清單”。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說,這與新一屆政府強調的簡政放權、職能轉變在本質上一致,能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升級版:“示范”的戰略意義 作為“試驗田”,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首先是國家戰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隆國強說:“為什么叫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因為試驗區要著眼于全國發展和新一輪改革開放。” 目標已明確:經過兩三年的改革試驗,“力爭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我國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徑,更好地為全國服務。” 注重“可復制、可推廣”性,為藍圖的實現提供了保障。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傅蔚岡認為,與“特區”“新區”不同,自貿試驗區不是一兩項政策優惠,而是體制機制的全面創新——“要改革,不要政策”,為未來向全國推廣打下了基礎。 在中國經濟史上,特定區域的改革開放,往往能起到不可估量的“蝴蝶效應”。如果說,前三波開放是中國面對以貨物貿易為主的國際準則的第一季開放;那么,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則開啟了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第二季”。這是一輪更高層級的開放,探索要素市場開放、政府邊界厘清和行政管制放開,從而釋放出新的增長能量。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